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安全性与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k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同期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双侧膝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因双膝骨关节炎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男14例,女105例;年龄30~81岁,平均(65.23_+6.33)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自2010年12月~2015年2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内固定LPHP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3~79岁,平均56.2岁.
目的: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人髋臼四边体骨折,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微创治疗,对于特定骨折类型的患者增加髂腹股沟入路的外侧窗,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老年人髋臼四边体骨折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70岁。通过改良Stoppa入路显露骨折部位手术治疗,并且提前分析各患者四边体骨折的具体移位情况。
目的 通过分离单核细胞,贴壁培养,用诱导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定向诱导。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退变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分离单核细胞,贴壁培养,用诱导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定向诱导。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等离子射频消融(RFA)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痛性骨质疏松性及病理性肿瘤转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新启发。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症状性胸腰背痛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部分采取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部分采用射频消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总结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经内侧辅助入路关节镜下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 例(48 膝)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14例;年龄18~55岁,平均41岁。左膝16例,右膝20例,双膝6例。
目的 肌腱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包括跟腱病、髌腱炎和肩袖腱病等。疼痛是肌腱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肌腱病疼痛和退行性变的机制尚不确切,导致治疗上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神经性炎症介质P物质是引起肌腱病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观察肩袖腱病临床标本的P物质表达情况,并系统的研究肩袖腱病的病理变化。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早期短缩-延长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小腿中远段离断伤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5年7月对10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小腿中远段离断伤的患者早期给予肢体短缩及断肢再植术, 3周后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患肢肢体延长手术。术后患者均严格随访,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及时处理。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股骨撑开器半侧体位(患侧抬高30度)及传统牵引床仰卧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5例采用应用新型股骨撑开器半侧位(患侧抬高30度)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5例;B组33例采用传统牵引床仰卧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其中男18例,女15例;术中分别统计摆放体位时间,计算平均复位时间,出血量及术中投射次
目的 分析患者受伤后发热的原因,总结相关经验,给予预防性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80例入院发热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列表记录患者入院后最高体温、最低体温,平均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80例患者发热原因分析,气虚、瘀血是肢体损伤发热的主要原因。
目的:虽然目前有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原发性髌骨脱位时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优缺点,但原发性髌骨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来明确何种方式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