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角膜塑形术对泪膜破裂时间与位置变化的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角膜塑形术对青少年泪膜破裂时间与位置的变化.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40名(76眼),年龄为(12.8±2.9)岁,屈光状态为(-3.51±0.87)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通过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 (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 (av)、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以及观察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分级和位置.结果:1 NITBUT的变化:戴镜前与戴镜1天、1周、1月、3月的NITBUT(f)分别为10.11±4.54s、6.56±5.08s、9.97±8.49 s、10.07±5.62 s、9.73±6.70 s;2 NITBUT(av)的变化:戴镜前与戴镜1天、1周、1月、3月的N ITBUT (av)分别为13.43±5.27 s、8.34±5.03s、13.49±5.30s、13.64±6.49 s、13.26±5.52 s;戴镜后第1天NITBUT (f)以及NITBUT (av)均较戴镜前降低(P<0.05),之后NITBUT(f)以及NITBUT (av)恢复戴镜前水平(P>0.05);2首次泪膜破裂位置的变化:戴镜前双眼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以下方最多,戴镜后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不稳定,下方、鼻侧、颞侧比例高,上方和中央较少;3角膜上皮染色: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较戴镜前增多,其中以Ⅰ级染色为主,戴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7.5%、21.1%、 18.4%、17.1%、14.5%多为1级,分布位置为:戴镜前双眼角膜上皮染色以下方最多,戴镜1天中央最多,戴镜1周下方、中央、鼻侧、颞侧均等,戴镜1月中央最多,戴镜3月下方和中央最多;4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与角膜上皮染色的位置并无相关性.结论:OCULUS角膜地形图可以观察泪膜破裂点的时间和位置,戴镜后第1天NITBUT (f)以及NITBUT (av)均较戴镜前降低,之后NITBUT (f)以及NITBUT (av)恢复戴镜前水平.泪膜首发破裂点戴镜前以下方最多,戴镜后位置不稳定.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与角膜上皮染色的位置并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形态特征和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探讨SD-OCT技术在IERM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D-OCT观察IMEM患者42例48只眼,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
目的 分析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对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且需要行α-干扰素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名(乙型肝炎患者30例,丙型肝炎患者30例),以治疗前及开始治疗2个月后作为时间点,进行干眼的相关检查,包括:病史询问、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
会议
目的 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泪液分泌试验无明显异常的干眼患者43例(86眼),43例患者均有主觉症状,均有泪膜破裂时间(BUT)低于正常,均有角膜上皮不同程度损伤.43例(86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42眼),对照组22例(44眼).两组均应用0.1%普拉洛芬和0.3%玻璃酸钠眼液点眼,其中实验组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每日佩戴时间为晨起至睡前.随访2周,
会议
目的 探讨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3例眼睑外伤中伴有泪小管断裂伤的病人,行泪小管吻合术,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保留支撑物5周,观察术后溢泪,泪道通畅的情况.结果 23例均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21例,治愈率91.3%.结论 泪小管吻合术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能提高泪道的复通率,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