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态增强MRI扫描技术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共3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1岁-65岁,平均为4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T GE HDX DCE检查,手术均在检查后1周内完成.DEC-MRI参数:应用LAVA-FLEX扫描,每期23s,共扫描10期,造影剂应用GD-DTPA,0.15mmol/kg,注射速度2.5ml/s.观察指标: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s)、强化峰值时间、强化率、廓清率. 结果 Warthin 瘤8例曲线呈快速平台型,恶性肿瘤14例,曲线呈快速流入8例,并后期廓清6例;良性腮腺肿瘤14例,曲线呈慢速流入平台型,廓清率在良恶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Warthin瘤峰值时间较短,<40s,恶性肿瘤峰值时间约<50s,良性肿瘤峰值时间与恶性肿瘤有交叉<55s,Warthin瘤与其他2者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DCE-MRI检查及TIC曲线可以术前鉴别腮腺的良恶性肿瘤,特别是Warthin瘤与良性腮腺肿瘤.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ProDisc-C和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术后36个月的影像学指标及疗效及两者之间的对比.方法:观察自2009年至2014年实施ProDisc-C和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其中Prodisc-C为45例(男25例,女20例),Mobi-C为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5-62岁,平均46.9岁,单节段45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
目的:文献统计80%的关节镜医生仅仅使用常规的前内外侧入路完成关节镜手术,常规前内外侧入路无法看到的部位,到底是"结构性盲区",还是关节镜手术的"技术盲区"哪?这些所谓的盲区是否会影响关节镜的手术效果?现将我们使用的非常规膝关节镜手术入路与大家分享。
BACKGROUND: The best options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remain controversial.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髌上入路髓内钉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在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方面均有确切疗效。但是对于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式疗效的优劣尚无定论。
会议
目的:探讨优化后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运用。方法:将我科自2016年4月至7月收治的104例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第三批"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容实施,对照组采用我科优化后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包括在常见证候中辨证加入气滞血瘀型,给予相应活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探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楔形椎或者不对称的蝶形椎是半椎骨的最常见表现,而半椎骨则是导致先天性颈椎侧凸的最常见原因。本文对2009年至2013年期间因半椎骨导致的先天性颈椎侧凸在我院接受矫形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等医学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以vertebroplasty、kyphoplasty、pain、mechanism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外置在开放性胫骨骨折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共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67岁,平均36.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5例,自行摔伤3例;开放性骨折按Tsherne分类:一级12例,二级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外置固定的方法治疗,其中软组织缺损开放换药22
目的:通过对家族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成员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揭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族聚集性的遗传特点。方法:从2011年至2016年,我们从被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住院患者中通过询问家族史筛选出五个明显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的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收集患者和其家系中每一位成员的颈椎X线或颈椎CT检查结果,观察是否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本文中将影像学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定义为影像学阳性表现。
目的 评估一种我们自行设计的尺骨近端双截骨技术治疗先天性肱桡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肱桡脱位患儿,男8例,女6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6岁5个月。所有病例无明确外伤史,所有病例术前行MRI或造影后MRI检查发现先天性肱桡脱位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肱桡关节前脱位,但肱桡关节内无瘢痕组织;上尺桡有完整的关节,但位于前外侧而不是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