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MMI模型分析甘薯品种(系)的稳定性与区试点的判别力

来源 :全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AMMI模型分析了2002年广东省甘薯区试数据资料,结果表明,高产组的对照种广薯128、优质组的普薯99-39品种稳定性最好,广薯104、广薯98的品种稳定性则相对较好;汕头、广州、高州、普宁、惠来、肇庆等6个区试点具有较强的品种判别力,是较为理想的甘薯区试点.
其他文献
本文将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1号和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4号杂交获得F1代分离材料,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分离群体中各23个高、低淀粉极端类型材料构成选择性基因型作图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9个连锁群(母本4个连锁群,父本5个连锁群),共21个标记.在绵粉1号遗传图的第3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QTL.该QTL位于标记F6R1/4-F6R2/3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红旗4号增加淀粉6.37﹪,解释性状变异20.
杂交育种方法是选育紫心甘薯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种有宁紫薯1号、渝紫263等.紫心甘薯花色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表明:甘薯花色甙具有一般花色甙类色素具有的光谱特性,在pH值3.0以下的水溶液中呈现稳定红色,蔗糖和抗坏血酸对甘薯花色甙具有一定的增色效应,甘薯花色甙的耐光性、耐热性及耐还原性较强,是一种提取天然红色素的优质原料.
为满足高胡萝卜素品种选育的需求,系统研究胡萝卜素组合后代胡萝卜素的遗传趋势,以期快速培育出胡萝卜素含量高的专用型品种.本文通过对大量不同胡萝卜素含量亲本的杂交后代,胡萝卜素测定结果的分析,明确了胡萝卜素的遗传是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胡萝卜与亲本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6**.薯肉色深浅与胡萝卜素含量之间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受干率影响很大,具有相同橘黄色薯肉的品
本文以甘薯川薯27等12个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的抗性鉴定,确定了不同甘薯品种的黑斑病抗性.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找出了抗感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条带,经克隆回收得到了与抗甘薯黑斑病相关的基因片段,为甘薯抗黑斑病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探讨了卡那霉素(Kan)、头孢霉素(Cef)、羧苄青霉素(Cn)3种抗生素对甘薯遗传转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将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OryzacystatinI,OCI)基因导入12个甘薯品种的受体材料中,获得了7个品种的抗Kan再生植株,对获得的具有Kan抗性的再生植株进行PCR分子检测,初步结果证明已将外源OCI基因导入到甘薯品种之中.
本文用0~100Gy12C5+和0~200Gy4He2+分别照射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用0~100Gy4He2+照射甘薯品种玉丰的胚性细胞团,对甘薯细胞水平离子束辐射诱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辐射对细胞团生长的影响及其植株再生情况,确定了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适宜的12C5+和4He2+辐射剂量分别为30~50Gy和70~100Gy;甘薯胚性细胞团适宜的4He2+辐射剂量为50~70Gy.辐照后的
本文报道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建立发根农杆菌转化胡萝卜发根,并利用胡萝卜发根培养马铃薯腐烂线虫,构建植物寄生线虫培养和抗性鉴定的技术平台.另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甘薯茎线虫病抗感品种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甘薯是湖北省的主要杂粮作物,曾在湖北省的粮食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了解和正确认识湖北省甘薯的历史,对湖北省以后的甘薯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历史现状与对策。
莆薯503是由福建大南伏与美国L-4-5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块烘干率31.5﹪~32.8﹪,出粉率15.4﹪~16.8﹪,可溶性糖5.57﹪,维生素C含量为20.6mg/100g,干样蛋白质含量3.67﹪,薯肉橘黄色,煮食松软味香甜,食用品质优于福建食用当家种新种花.福建多年多点生产示范一般每666.7m2产鲜薯2000~2500kg,高产者达3000kg以上,抗蔓割病、疮痂病,
甘薯茎线虫病(D.destructor)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国家三类检疫对象.近几年由于甘薯连年重茬种植及盲目调引薯苗、薯种、薯干等,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区.研究不同病区甘薯茎线虫的致病力是否存在差异,为探讨甘薯茎线虫的致病机理,筛选甘薯茎线虫的相关致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文测定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品种宁G9-9的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