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检查对大肠癌术前诊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多排螺旋CT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分析了4排与16排螺旋CT对大肠癌术前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IgA肾病(IgAN),亦称Berger病,1968年首次报道,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20%的IgAN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肾病以IgA的IgAl分子在肾小球系膜区显著沉积为特点。IgA肾病病理机制复杂,现有证明其发病与免疫紊乱、感染、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IgA肾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基础分析IgA肾病的病理机制、防治原则,为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I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主要在“水肿”、“尿血”、“腰痛”、“虚劳”等中论述。在病机上认为主要与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水湿日久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蕴酿,可导致痰浊生成,水湿、湿热、痰浊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瘀血。另一方面日久不化可以变生湿毒、浊毒。以上这些病理因素,着而难去,消磨正气,使得病机日渐复杂,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故而补法常用于治疗肾脏病。本文结合补法的作用、分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遏于经脉,或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均称为瘀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血瘀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存在血瘀的病理变化,肾脏病也不例外。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不仅患病率日益增高,常易合并心血管病而导致病死率、致残率高,形势严峻。在整个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血瘀的病理变化,反之瘀血的产生将进一步损伤肾脏,使其迁延难
文章阐述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虚实夹杂,以湿热和瘀血贯穿于发病始终: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并结合临床单方验方等,临床疗效较好。
尿酸性肾病是指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不断增多。欧洲透析移植协会资料显示尿酸性肾病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比例为0.6%-1.0%。本文就近几年来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行概述。
慢性肾衰的病位广泛,是一个多脏器受损的综合征。慢性肾衰脾肾两虚型者占多数,本研究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和五行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发现慢性肾衰客观上存在肝郁脾肾两虚夹浊夹瘀证型;治疗上当以疏肝健脾补肾佐以活血泄浊法。因此,本研究在文献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五行学说运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中,治则上除了沿用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浊法治疗慢性肾衰气阴两虚夹浊夹瘀型外。提出了疏肝健脾补肾佐以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肝郁
目的:探讨延肾1号冲剂保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确切疗效及其保护残余肾功能的机理。方法:64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同时加用延肾1号冲剂口服。观察残余肾功能及尿量,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自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l(endothelin-l,ET
糖尿病肾病(DN)又名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并且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及糖尿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细胞因子的表达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积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及系列病变。本文将主要就糖尿病肾病相关细胞因子:TGF-β、PAI-1、TIMPs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本文对164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作规范的四期扫描,即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及延迟排泄期,探讨双期相扫描与多期相扫描模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中是否有同样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8例成人肠套叠,术前均行全腹部CT扫描,复习CT表现并与手术所见作对照。结果:回结肠型17例;小肠型12例;结肠型9例.CT发现腹部肿块影33例;同心圆改变25例;平行结构11例;肠管扩张积液、液平23例;腹腔积液8例。其中与肿瘤有关17例;腹部手术后引起8例;外伤3例;其他6例;特发性肠套叠4例。结论:成人肠套叠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