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场暴雨气候特征及形势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85~2014年山东12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0年山东首场暴雨的气候特征,根据1999~2014年的天气图资料归纳分析了山东首场暴雨的影响系统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山东首场暴雨多发生在4~5月,以局地暴雨为主,大范围暴雨次之.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和清晨强、白天弱.鲁西南和半岛地区是首场暴雨较易发生的区域,两个区域的暴雨分布特征截然不同:首场暴雨在半岛地区出现频次较高,但日最大降水量和小时最大雨量并不大;鲁西南地区出现频次高,日最大降水量和小时最大雨量也大.山东首场暴雨的影响系统有温带气旋和低涡切变线2类.温带气旋影响下以局地暴雨和大范围暴雨为主,低涡切变线影响下以区域暴雨为主.半岛和鲁南地区较易受江淮气旋影响产生暴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则受低涡切变线影响较多.西南暖湿气流带来的充足水汽是首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冷空气侵入或冷暖空气交汇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地面气旋位置是预报气旋类暴雨落区的重要指标,暴雨多出现在地面气旋倒槽顶端;850hPa形势是预报低涡切变线暴雨落区的重要指标,暴雨多出现在850hPa低涡切变线与地面倒槽顶端东南气流(暖区)中.气旋影响下的首场暴雨动力和水汽条件占主导,低涡切变线影响下热力条件是导致暴雨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结合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以及TBB和NCEP1.0°×1.0°的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2015年4月2日江西北部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强飑线系统背景下产生的,造成江西北部强对流天气的并不是飑线系统本身,而是由飑线系统前端不断生成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中高纬阻高形势、中纬度500hPa低槽、中低层切变以及低空西南急流的有利配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7日赣东地区抚州市区域性暴雨成因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水汽、动力与热力不稳定等方面,运用湿位涡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江淮气旋东移过程中暖区短历时强对流暴雨,江淮气旋、500hPa低槽、中低层低涡、西南风急流是暴雨主要影响系统;(2)暴雨过程以对流层低层的对流不稳能量释放为主,对流层低层湿位涡正压项MP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地基GPS/MET观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11年瓦房店、庄河、长海三个地区降水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量场和天气系统,探讨了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与PWV变化的关系,以及GPS在暴雨天气时的应用.并得出如下结论:PWV的增长方式受当地天气系统的支配和制约,对于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PWV的变化与降水值有明
利用WRF v3模式,基于增长膜繁殖法(BGM)扰动方案和物理过程扰动法建立一个多物理过程和多初值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并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浑河上游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集合预报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此次抚顺地区超强降水过程,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相比,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较好.不同起报时间的集合预报效果未随预报时效的临近而降低,而是72
利用东北地区84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3年东北地区夏季连续干旱日数(CDD)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045d/a,而其他5个极端指数均表现为减少趋势.CDD与连续湿润日数(CWD)的年代际变化相反,20世纪60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观测资料、WRF分析场资料等,分析沈阳地区近10年(2005年至2014年)强对流天气气候背景特征、演变规律、日变化特征,将其划分为冰雹、雷暴大风(≥17m·s-1)、短时强降水(≥20mm·h-1)及混合型4大类.分析探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着重探讨增加14时(02时)探空对于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强对流天气中,沈阳地区以短时强降水
目前,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预警系统(SWAN)可生成高分辨率定量降水预报产品,但该系统自带的降水Z-I关系对辽宁地区降水预报误差较大,特别是对强降水会产生严重偏小现象,这对暴雨预警量级、提前时间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为得到精度更高的高时空分辨率格点化雷达定量降水预报产品,综合利用辽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雷达的回波强度拼图资料与稠密的气象自动站雨量计降水观测资料,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降水Z-I关系,改进
利用2013年至2014年沈阳站地基GPS水汽监测系统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可降水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如下:沈阳GPS探测PWV和根据探空数据计算PWV相关系数达到0.9,均方根误差为4.73mm,这说明了GPS遥感水汽方法的合理性.沈阳地区夏季PWV要大于春秋两季,汛期非降水日可降水量平均值分别为28.58mm,低于华北和西南地区观测值.强降水过程前均存在PWV增加的现象,PWV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加密观测站资料、雷达资料、以及WRF模式模拟资料,对一次高空浅槽带来的弱冷空气影响引发鲁中山区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由于鲁中山区地形的特殊分布,造成中尺度下垫面温压场分布不均匀.分析发现,在没有明显系统影响时,弱冷空气造成气层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山区地形的影响对强对流的触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北路弱冷空气扩散影响,在山区北界迎风坡对流容易被触发;来自海上的边
本文就建筑物雷击风险分量分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雷电危害发生空间位置SI、S2、S3和S4四种类型,将不同类型雷电闪击过程中每一种危害类型作为雷击评估风险量。雷击风险评估是一个完整的评估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风险计算:islpProbability×Consequences(风险)=(事件概率)×(可能灾情)Risk=[Si,Po(Pr(Si)),Po(Xi)]}c式中,Si代表第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