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上游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汾河上游流域1960-2007年的降水量、平均气温资料,对水分盈亏量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汾河上游气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阶段性特点;气温变化是四季和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冬季尤其显著;从年代际的变化来看,冬季气温逐年代均为升高,其余季节和全年则以1980年代为低温阶段,具“V”字形变化特点;降水变化特点为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微弱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现微弱增加趋势.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降水的逐渐减少,汾河上游流域的水分越来越匮乏.汾河上游各季和年均温均在1998年附近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水分盈亏量在1990年代初期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表现出气候旱化的趋势,造成汾河流域地表水逐年减少,这对流域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众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两难命题,对于地理及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实践者更是如此.一方面,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活的基础.本文以广州新客站地区为例,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结合现状生态特征,提出"守住生态底线,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规划思路,即:对于保护生态价值高的生态敏感区,增加投入,减少干扰,维持基本的生态底线;而对
本文根据按装在北京市境内18个气象观测场内的集尘装置,观测和分析了北京市2008与2009年春季大气降尘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颗粒物来源.结果表明:两个春季观测期的降尘量分别为33.62、28.71t/km2.春季各月份降尘量相差较大,但各站点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北京市有两个降尘高值中心,一处位于市区的西南部,另一处位于市区的东北部.降尘空间分布大体表现出三圈环状的结构特征,西北部山区为降尘低值带,城
为了解天津地区咸/海水入侵的水化学特征,对该区地表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水化学组成呈地带性分布.研究水体TDS的含量高,咸化程度明显,由淡水逐渐向卤水演化,同时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向Cl-Na型演化.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该区地表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原因;而咸/海水入侵以及由其导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碳酸钙的沉淀/溶解等对其也有重要影响.天津地表水溶解无机碳的δ13
通过对1976年-2009年天津市的Landsat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得到天津市34年间湿地信息,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天津市湿地变化信息.天津市总湿地面积从1970年代到2009年经过了一个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的过程,面积变化达到1 568.54 km2,并且天津市湿地变化主要受人工湿地的影响.天津市天然湿地在1976年-1984年间增加了41.59 km2;但之后到1990年代末这一时期
本文阐述了对七里海自然规律的认识,介绍了七里海生态修复原则及示范计划,提出了七里海生态产业链构建内容、经营原则及示范计划,通过认真的遵循自然规律,采取科学的措施,可取得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据考古发现,距今8000~2500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发生的“天津海浸”过后,早在2200年以前,即战国至西汉前期的400年间,七里海地域的垄岗高地上已有比较稠密的人烟,“七里海”一名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而称名为“七里海”的根由,却一直查到清代道光年间的手绘本《宁河图说》,至于到清代乾隆或光绪年间的宁河县志先表述前七里海再而后海,已是二、三百年以后的事了。至于还有其他什么凭空杜撰
2006~2009年渤海湾天津临港工业区进行了围海造陆工程,每年4月份对其周围海域8个站位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获得浮游动物11种,优势种是强壮箭虫、真刺唇角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各年的平均生物密度分别为77.5 ind/m3、10.97 ind/m3、11.73 ind/m3和36.41ind/m3;生物量分别为204.80mg/m3、11.36 mg/m3、7.70 mg
长期以来,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受到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民用航空网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将中国航空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及以前的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0~1979年的严格管制阶段;第三阶段,1980~2000年,改革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开放竞争阶段.同时,利用数理统计以及拓扑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航空网络的规模增长以及结构变迁进行解析,总结
本文建立在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人口地域结构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因素及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对耦合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地域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要素耦合的机制复杂,而且关系紧密;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与人口规模相反的规律,全区可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省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区域经济总量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区域内的差距也曾一度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7年以来,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使得山东省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针对当前东中西部各区的发展的现状,利用泰尔公式研究当前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最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的探讨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在当前新的政策形势下(蓝色经济区和城际轨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