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教授点刺放血愈高热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急诊分会换届会议、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热是以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为临床及常见症状,其中外感高热症主要由于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以上),初期多见恶寒、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遍迅速,可导致热盛急候,极易伤阴耗气,国内外对于高热的一般降温干预可分为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结合药物降温等,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体温居高不下变生他危急症,但若能应用点刺放血疗法,可获良效.
其他文献
不孕之病,由来已早.略览各医家妇科论述,孕育之机,在于气血和、阴阳交.而无子之由,要在脾肾亏虚、气血失和、胞宫阻滞.辨治当审寒热虚实.
随着中药心血管疾病药理药效研究的不断进步,离体心脏模型应用于中药心血管疾病药效评价也逐年增加,本文针对中药药效评价模型的离体心脏模型的制备方法、检测指标及心血管疾病中药药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这一离体模型的应用范围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氧化损伤组(H2O2)、氧化损伤加入VitC对照组(VC+H2O2)、氧化损伤加入原花青素5μmol/L、25μmol/L,50μmol/L浓度组(procyanidin-L+H2O2、procyanidin-M+H2O2、pro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法.是根据《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而设,属于祖国医学治疗八法中的“消法”.此法不但可达到瘀去痛止,化瘀生新,瘀去血止,加快血肿及肿块的吸收和消散之目的,而且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炎症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促进疾病的治愈.血瘀存在于临床各种疾病之中,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病程不同阶段适当用活血化瘀法或佐以活血化瘀药给予治疗,
疏肝法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中医基本理论认为疏肝宜用辛散法,通过使用辛味中药实现.常见疏肝药几乎都具有辛味,在嗅觉上多有浓烈的芳香气味,在口感上辛辣刺激.现代研究表明,热敏通道是众多辛味中药的共同作用靶点,它们从多种途径影响抑郁症的生理病理,因此,热敏通道可能是辛散法的分子基础,是实现疏肝解郁的重要途径.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倍受世界关注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学调查显示,全国的结核病疫情仍然不容忽视,医务人员对化疗中的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外科到隋唐五代时期得到很大发展,首先在国家的医学管理体制中,已有外科之专门设置,外科与骨伤科已一分为二,同时更有多种专门著作留传于世,专科医家的成长比前代也有所发展.外科医疗技术、手术水平以及理论探索等均有提高.
吴有性生活时期,由于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疫病连年猖獗流行.吴有性目睹当时疫病流行、死亡枕籍的惨状,世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于1642年编著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瘟疫论》,给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对传染病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肘后备急方》,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目的:观察啜粥饮水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以常规青霉素类抗感染.对照组以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药物退热对症治疗,治疗组啜粥饮水以退热.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无副作用.结论:啜粥饮水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