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无创伤性应用纳米磁珠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之一.目前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多需要耗时的程序,和有创的血液采样.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纳米磁珠法在脑卒中患者唾液标本中快速提取DNA的可行性,并在脑卒中患者中实现有效、快速、无创地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取70名卒中患者和70名健康者对照.检测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DNA分别从唾液样本(纳米磁珠法)和血液样本(传统试剂盒法)中提取.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链反应(Real-time PCR)来检测MTHFR C677T多态性并用基因测序法来证实Real-time PCR的基因分型结果.结果 卒中组中的TT突变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3.61,P=0.001).在卒中组与对照组中,与CT型与CC型相比,TT基因型均对应较高的Hcy浓度.从唾液样本中提取的DNA浓度(15.67±7.67ug/ml)足以适用于基因型分析,并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唾液和血液样本中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两者得到的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并与基因测序结果吻合.结论 利用纳米磁珠从唾液样本中提取DNA的方法是灵敏、高效、快捷、无创和易于接受的,该方法可在卒中患者中实现有效、快速、无创地检测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牵抖冲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中的牵抖冲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疗法,比较2个疗程后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腰痛临床症状(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 (P=0.015<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
目的:探究自1959年至今推拿教材中关于摩法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梳理并对比研究教材中关于摩法的重要知识点的演变与发展.方法:整理从1959年到2015年间有摩法内容记录的29本教材,对29个版本教材中关于摩法的内容进行提取、整理、对比和分析.结果:29个版本的推拿教材中关于摩法的操作要领、手法频率及手法种类及临床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结论:自1959年至今的推拿教材随着时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腹泻不仅可以导致小儿脱水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而且腹泻时间过长会造成儿童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生长发育落后,甚至死亡.本文拟从中西医对AAD发生机制的认识,通过中医治疗中的中药、中药配合推拿,推拿治疗等治疗方法,西医治疗
本文论述了经筋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人体各个"筋结点"的形态,运用摸法明确"筋结点"的具体位置法,以及摸在经筋疾病诊治中松解筋结,解除病灶的应用.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经筋疗法,深刻理解经筋病症的内涵,推进摸法的临床应用,加速经筋病症诊疗的规范化进程.
目的 应用头颅磁共振波谱(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了解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乙酰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乙酰胆碱(NAA/Cho)、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与MS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分为病例组(MS患者15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7例),检查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神经功能相关量表评分),行头颅
背景 经颅多普勒超声由于其特有的理化效应使其具有辅助纤溶酶溶解血栓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降纤酶治疗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护照射病变血管提高降纤酶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130例起病在1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及治疗组(63例),对照组接受降纤酶10单位治疗一次,治疗组在降纤酶治疗的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护照射病变血管1小时。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治
目的 有关脑梗死后慢性期远隔部位灰质的改变被认为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灰质体积改变与运动功能康复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采用多时点结构磁共振体素分析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相关灰质体积改变进行研究,探索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灰质继发体积变化的动态过程,考察远隔灰质体积改变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从而揭示远隔灰质变化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可能的神经影像学机
会议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6表达探讨Na(v)1.6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16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和钠通道阻滞剂-Riluzole、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后6h,1d,2d,3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a(v)1.6表达,荧光法检测钙离子浓度,氯化三苯四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Na(v)1.6在脑缺血后
目的 分析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以509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血管造影结果,依据是否存在≥50%的脑动脉狭窄及脑动脉狭窄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198例)、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组(10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组(55例)及无明显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传统脑血管病危险
会议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脑梗塞患者与27例正常对照者;138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根据NASCET法将脑血管狭窄程度分成三个亚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成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