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和甲钴胺对合并H型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合并H型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及叶酸和甲钴胺对其的影响.方法:既往有高血压病的新发脑梗死患者(排外既往已给予叶酸和甲钴胺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患者)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患者脑中线移位(MLS)的程度与头颅CT或头颅核磁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且相关性很高,证实TCCD是一种无创、方便可靠、可反复操作的技术手段,能更好的为临床工作中评价脑中线移位服务,并能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评估.
会议
1例年轻女性,以低颅压头痛为作为唯一临床表现入院,病史中未采集到特殊的致颅内低压原因,则对其进行了DSA及相应的血液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结果:行DSA后发现患者颅内血管呈烟雾样血管改变,测甲状腺功能及抗体: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1.000mU/L,游离甲状腺素(FT4)9.22pmol/l,甲状腺素(T4) 59.13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1.95 pmol/L,三
会议
目的:对比全脑血管造影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应用3种股动脉穿刺闭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股动脉血管穿刺行脑血管诊疗患者1250例,其中全脑血管造影1027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223例,男性650例,女性600例,年龄34~85岁.
会议
目的:探讨非卒中原因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卒中的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012.9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非神经内科、非卒中原因住院后发生卒中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可能原因、机制进行分析.
会议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来评价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包括脑血管扩张储备、收缩储备和整体储备功能.方法:本研究对56例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查,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组24例,血管性痴呆组22例,正常对照组10例.
会议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会议
目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发生脑梗死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判断斑块的易损性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可以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因此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化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会议
目的:探讨专职介入护士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围术期由病房当班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1名专职介入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与病区护士进行严格交接.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介入护士实行一对一护理干预,能更充分做好
会议
目的:观察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 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39例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 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后不同时间HIF-1 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
会议
目的:以C57B1/6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左旋丁苯酞(1-NBP)对血管性痴呆模型(VaD)小鼠海马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性C57B1/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复三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给予脑缺血20min (ischemia,I)-再灌注10min(R)处理,建立VaD小鼠模型,灌胃(ig)给予-NBP,每日1次,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预防组:术前预防给药7d (1-N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