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侧不同截骨方法的体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股骨上段切除结合大转子截骨术和转子下截骨术对于手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及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 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6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8岁(38~56岁).采用S-ROM或AML假体结合股骨上段切除+大转子截骨术和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种截骨方法分别13例.术前、术后行Harris评分及功能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8~72个月,平均29个月.股骨上段切除结合大转子截骨术Harris评分:由术前41分增加到术后79分,优良率80.3%.髋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2 mm,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35 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转子下截骨术Harris评分由术前40分增加到术后88分,优良率83.4%.髋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5 mm,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32 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8个月,1髋术中并发股骨骨折,发生率7.6%,用加压钢板及钢丝固定,平均10个月后骨折愈合.无一例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脱位、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虽然股骨上段切除结合大转子截骨术术中显露清晰、操作相对简单,但转子下截骨术保留了股骨干骺端的同时可矫正成角及前倾畸形,股骨转子下截骨术相较于股骨上段切除结合大转子截骨术对于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3.0T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脑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脑部病变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检查治疗证实,其中脑肿瘤34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WHOI-Ⅱ级)7例,高级别胶质瘤(WHOⅢ-IV级)12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脑膜瘤7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3例,肿瘤r-刀术后复查2例;脑梗死3例;脑炎2例;脑脓肿1例.行T1WI、T2WI、增强T1WI序列及单体素氢质
目的 联合采用DKI及VBM技术观察全面特发性癫痫(IGE)患者额叶丘脑皮层环路白质纤维束、灰质体积的微观结构改变,以期为IGE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IGE患者(病例组)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6例.DKI数据分析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方法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以及平均弥散峰度(MK);VBM数据采
目的:通过对采用两种不同的髋臼磨挫方法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后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及髋臼解剖旋转中心的测量,分析髋臼旋转中心解剖恢复率,比较两种方法对髋臼旋转中心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髋关节发育正常,单侧病变的患者,采用顺行髋臼磨挫法(A组)和逆行髋臼磨挫法(B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各30例30髋,在患者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确定髋臼解剖旋转中心O1与髋臼假体的旋
目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病理改变,骨强度下降、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以骨痛、易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女性多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需长期卧床,又加重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过程.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只要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就应该早期行积极的手术治疗,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保守疗法导致的致命性并发症,例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
目的: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KTS临床罕见,发病率为2/10万至5/10万,围手术期护理难度极高,目前关于KTS合并脊柱侧凸的护理文献尚无相关报道.我院于2016年3月收治一例KTS合并脊柱侧凸、Chiari-Ⅰ型病例畸形患者,本文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骨折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复习有12个月随访记录的95例(98侧)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骨折,分别按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固定组(37例39侧,A组)、锁钉加压钢板(LCP)固定组(27例28侧,B组)、掌侧LCP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组(31例31侧,C组)分为三组,分别进行病例分型、影像学与功能评分及统计学分析.其中男63例65侧
目的:探讨运用ACE Star模式实施体位管理时,对骨科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科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在56~89岁,平均年龄(67.8±0.5)岁,卧床平均时间为(14~21)天.均为髋及髋以下部位骨折.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ACE Star模式寻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通过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是否较前缓解。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脊椎科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通过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在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进行判断:0分无痛:≤3分,轻微疼痛:4~6分,有疼痛感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结果.方法 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单侧或双侧髂窝入路治疗12例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术前均行骨盆X线和CT三维重建检查.术中均采用仰卧位,改良Stoppa结合单侧或双侧髂窝入路复位骨盆环,采用重建钢板塑形后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90-160min,术中失血200-1200ml.术后X线片显示双侧骨盆环复位固定满意.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and set up the more ideal model of intermuscular septum perforator pedicled flap and perforator-plus fascicutaneous flap in rabbit, to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