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东半岛2次切变线暴雨的特征分析

来源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动站、卫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东半岛地区2013年7月28日和30日的2次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半岛地区暴雨发生的环流特征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低空切变线上生成的β或γ中尺度雨团发展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或中尺度云团是造成降水的直接系统。切变线与其北侧高空槽的位置不同,辽东半岛地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持续时间不同。切变线位于北支槽前,有利于中尺度云团发展为MCC,强降水范围广。(2)低空急流为辽东半岛强降水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供应。(3)暴雨发生前暴雨区域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增湿,加剧了暴雨区域上空低层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暴雨区域内水汽的辐合及暴雨前抬升凝结高度的明显降低,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对流发展。(4)大连以北干空气的侵入或超低空急流的形成是触发暴雨的关键因素。强降水出现在切变线前方低空急流上的风速脉动区或风向切变区。
其他文献
  利用光流法,对2013年"菲特"期间EC和T639两个数值模式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预报进行了检验,并利用检验结果进行了"菲特"路径的订正。结果表明:从10月5日20:00光流检验场上可
会议
  本文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本地陆基资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诊断了湿位涡MPV1、假相当位温θse和水汽等物理量,分析了1323号"菲特"台风登陆减弱后浙江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本
会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7月7-1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得出了产生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特点,并利用假相当位温、水汽通量散度
杆状病毒是大型的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昆虫,该病毒作为重要的基因工程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表达外源蛋白,通过极晚期基因的启动子polh或p10可使外源蛋白高水平表达。家蚕杆状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产品以及数值预报的检验,对2013年1-2月西藏南部四次特大暴风雪极端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亚欧地区的中高纬均为经向环流型,鄂霍茨克
会议
  由于下垫面突变、地形作用、冷空气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台风结构在登陆过程中往往发生结构非对称演变,在台风环流区域内的局部地区引起强风过程,造成大风灾害。为了逐步阐
会议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和ADAS同化系统,检验T639和NCEP两种背景场,以及同化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5-16日先后发生在辽宁省锦州和抚顺地区的特大暴雨预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
会议
  本文运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各种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全球最强台风"海燕"的强度发展机制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及研究,发掘预报着眼点,以切实提高中央气象台对类似台风的强
会议
硫化镉(Cd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具有十分优越的光电性质,在生物传感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的性
  2013年夏季,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出现多次极端降水,引发气象灾害。为探寻其特征及成因,对"6· 30"、"7· 14"两次典型极端降水事件,从大气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