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强化技术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堆肥后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程度较高,堆肥后产品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总结了生物炭、微生物等调理剂对污泥堆肥的强化作用,旨在优化污泥堆肥技术的应用.研究发现,添加生物炭和微生物接种剂能明显提高堆肥质量,加快堆肥进程.生物炭由于其特定的性质,可吸附固定重金属、减少堆肥气体的排放;接种微生物菌剂可加快堆肥腐熟期的到来,增强腐熟效果.
其他文献
为解决中国城市河道水质问题,削减流域入河污染负荷,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生态环境,需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针对珠海市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现有治理措施体系进行了梳理,总结城市河道流域治理总体思路,概述水环境治理勘察设计过程关键性技术,支撑流域精准治理,全面、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厌氧消化能适用于多种有机原料,并且具有可处理的COD浓度较高、技术简单、设备种类多、能耗低、可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等优点.而腐殖酸(HA)是有机物中含量较多组分,约占有机成分的6%~20%(以VSS计),但是HA不仅本身难以降解,而且还会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抑制其它有机物降解或转化.本文总结了HA对厌氧消化各阶段的影响,探讨了HA抑制厌氧消化的可能机理,阐述了当前屏蔽HA抑制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碳纳米
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是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两个主要监测指标,准确可靠的流量数据对实施污染物总量排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从雷达技术原理出发,指出利用雷达实现废水流量测量的性能优势,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废水流量测量中应用雷达技术进行水位测量和流速测验等方面的应用原理,总结了雷达技术的应用潜力.文章最后对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雷达技术在环保测量领域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雷达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提供了参
生物滴滤塔(BTF)作为典型的生物法处理废气技术之一,能广范处理有机工业废气,并且表现出更强的有机降解能力.虽然生物滴滤法在基础理论方面已被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却有许多在忽略的因素.本研究以甲醛废气为研究对象,填料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复合填料,采用生物滴滤塔对其进行处理,主要从不同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处理甲醛废气性能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同时对填料上负载的微生物进行了生物量和种类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当
工业废水中有大量化学毒物、无机固体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未经适当处理排放会导致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潜在风险.单一指标难以评价废水进入水体后对受纳水体中的生物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常规的理化指标分析基础上增加生物毒性测试分析,建立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对废水水质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水质评价方法及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质综合
结合全国医疗废物环境管理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情况,识别出医疗废物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医疗废物环境应急管理仍面临着应急预案效力不彰、应急处置能力备份不足、应急区域协同处置面临壁垒、应急处置物资保障不足、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建议从制定完善医疗废物应急管理预案、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体系、合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和利用处置的政策驱动特征,决定了"无废城市"构建中要着重关注制度创新.本文在分析中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和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了现阶段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并结合相关省份已开展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提出了"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推动完
文选取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整理并分析了相关政策环境;再次,利用PEST模型对两大新区的战略定位进行维度化分析,并讨论了长三角地区在构建"无废城市"的参与主体责任与职能定位;最后,得到结论:长三角地区的"无废城市"建设不仅具有战略先进性和示范性,而且具有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短期内应通过高效的区域发展支持政策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实施,而长期内应通过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成功启动了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发酵平行系统,重点探究了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缩减幅度对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度的缩减SRT(>8.3d)提升反应器运行负荷,不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随着反应器运行负荷的增加,SRT缩减幅度应逐渐降低(5~0.9d),能够取得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高负荷稳定运行.经过282d的运行,C
医疗废物属于"头号"危险废物,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监管对于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新时期医疗废物发展形势和监管要求,通过对当前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强化行政审批能力、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完善监管执法机制、加强能力支撑和保障、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