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丝素蛋白编织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利用蚕丝丝素蛋白丝线编织小口径管状物,并探索其应用于小口径血管修复材料的可能性。将四种不同规格的丝线分别编织成不同口径的管状物,为使编织管定型并降低其孔隙率,利用将编织管在丝素蛋白溶液中浸泡、并在烘箱中烘吹的方法对其进行后处理。将最后成品分为两组,一组用乙醇浸泡处理,另一种未用乙醇处理。分别观察两组试样的表面形态,并测试其厚度、孔隙率、每平方米克重,以及其拉伸断裂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随着丝线的粗细变化而有所不同。乙醇处理对编织管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也有影响。蚕丝丝素蛋白编织管的优良力学性能可用于小口径血管修复材料。
其他文献
利用微波辐射制备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金胶体,在pH=5.3时牛血清白蛋白和纳米金微粒通过静电吸附结合,形成稳定的纳米金-牛血清白蛋白(Au NP-BSA)复合物。以该复合物作为晶核,在HAuCl4-NH4OH·HCl 反应体系中二次生长,38℃温浴60min 形成大粒径纳米金微粒。利用共振散射光谱信号作为检测手段,实现痕量BSA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二次生长的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在560nm和6
神经元同步化放电是癫痫发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似然同步和时频相干算法能够反映大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性能,在脑电信号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癫痫患者颅内脑电信号分析了各导联之间的相关强度,结果显示出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得到癫痫信息流传递的路径,且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符。
采用各种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理活性的模块组织,模拟体内组织构建方式体外构建仿生组织是目前的新兴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将细胞与Cuitispher S 大孔微载体共培养形成装配所需单位模块组织,再利用灌注塑型体外构建大型骨组织。结果表明经培养28d 后微构组织具有良好细胞活性及丰富的胞外基质,灌注塑型可得达厘米级结构(13mm×10mm)的大组织仍具有成骨表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组织体外构建工程化大型骨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它是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运动想象是BCI 研究的热点之一,及时有效地提取和识别与运动想象有关的脑电模式可以帮助运动功能受损的病人建立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新途径。以ECOG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为训练样本,识别几天后重复进行的测试样本的想象任务。使用公共空间模式进行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两类信号进行
最近的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危险性要大于动脉瘤自身破裂。为了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及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病变区域信息,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导致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的原因。根据我们得到的动脉瘤信息可以为手术提供充足的信息。我们知道血液动力学被视为导致动脉瘤生长和破裂的重要因素,例如血流冲击、瘤腔内压力、壁面剪切力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瘤腔内部的血流参数,通过这些参数更好的理解动脉瘤的发展趋势。并且以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3G网络的实时的、多参数的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该系统能测量多种人体生理参数,包括ECG、HR、PPG、SPO2和BP等。整个系统包括多功能人体生理数据采集端、手机终端和远程数据分析平台。生理数据采集端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上传到手机;手机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处理和展现,包括各种数据的预处理和算法计算;最后手机将经过预处理的生理数据等信息通过3G移动网络上传到远程数据分析平
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已经从试验研究阶段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当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群普查和影像诊断日益受到重视,可以预测CAD将成为乳腺癌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本文讨论了乳腺癌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的背景,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分析。我们以Carestream health的MammoCAD产品为例,从图像前处理,病灶的探测与特征提取,分类判别等几个方面对乳腺癌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的技术作了完
随着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医院中的信息环境及其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工作流管理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医疗领域尚缺乏有效的工作流管理。本文尝试将工作流管理技术引入医疗领域,以放射科为例,构建放射业务流程模型,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法将放射科原有医疗信息系统流程纳入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放射科流程监控Dashboard,帮助放射科管理人员监控放射科
采用体模对比分析DynaCT(数字平板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CT成像技术)与多排螺旋CT扫描中心吸收剂量差异。采用CT剂量测试体模测量两种成像技术扫描中心吸收剂量。本实验结果表明,DynaCT扫描体模中心吸收剂量要低于多排螺旋CT吸收剂量,辐射风险较低。
随着B超在儿科心脏诊断中诊断的发展,它在心脏影像学上具有很多优于CT成像的特点。比如使患儿不受CT大剂量的X线辐射,诊断时对患儿的麻醉状态也具有优势。还可以在半径,圆周,纵深三个方向上对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儿童心肌应力值(strain)和三尖瓣运动状况进行测定。B超在此方面的诊断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