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特点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效果

来源 :首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汉语语音特点。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效果,提高汉语的听觉言语康复水平. 方法:依靠声学分析软件,对正常20~50岁男女的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对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的听觉识别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对各声学特点的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听觉识别的正确、错误出现率的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汉语普通话的声学特点为:单元音在语图上有明确的频率和共振峰特点。单元音之间的频率和共振峰有明显的差别,无时限的差异。单辅音在声学分析软件上,一部分有时限的差异为:b=0.05066秒、p=0.10463秒;d=0.03237秒、t=0.08478秒;g=0.03163秒、k=0.10863秒;j=0.07402秒、q=0.19468秒;z=0.09285秒、c=0.1875秒;zh=0.09304秒、ch=0.16195秒,一部分无时限的差异为:/m/、/f/、/n/、/l/、/h/、/x/、/s/、/sh/,所有单辅音在LPC声学分析软件上都有各自的频率和共振峰特性,其频率和共振峰特性与元音相比差异性差、瞬间的变化更复杂。四声的声学特点在语谱上表现为以基频F0为最易识别的实时的频率的规律变化,其它所有频率呈协同变化,男性普通发声状态下(发i音的中音C调)时,四声中的阴平声的变化在142-151 Hz,阳平声的变化在130-196 Hz,上声的变化在99-115 Hz,去声的变化在100-196 Hz,其变化幅度分别为:9Hz-96Hz.2)一组6.5-8.0岁偏大年龄人工耳蜗患者的汉语语音识别率为:(1)单元音(韵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94%,(2)单辅音(声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75%,(3)汉语四声声调的平均识别率为78.6%,其中平声(一声)为81.8%、扬声(二声)为53.3%、上声(三声)为79.2%、去声(四声)为74.1%,识别率较差的声母依次为:x(66.0%),ch(68.8%),t(73.6%),zh(75.0%);x错辨为q(29.0%)、q错辨为x(15.3%)、f错辨为b(8.3%)、1错辨伪h(7.8%)、ch错辨为zh(6.2%)、zh错辨为ch(6.0%)、h错辨为k(5.2%)、m错辨为b(5.0%)。 结论:将汉语语音在声学分析软件上的表现特点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识别效果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1)元音(韵母)有各自明显的频率与共振峰表现特点。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识别效果较好。2)辅音(韵母)的一部分受时限的约束明显,瞬时检测出的频率与强度的变化特点不易识别,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在辅音出现的错误较多,频率与强度的变化特点。差异性越小、越不易识别的辅音之间,出现错辨率越高。3)汉语普通话四声声调在声学分析软件上的表现为落在组成词的无时限特点的元音上的频率规律地协同变化,声图上基频的表现最明显,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四声、语调的识别的敏感性较差的原因在于:对语调识别的精细程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水平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他文献
The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hock form the core document base for the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SC), a multi-societies endeavour launched since 2002 in order to improvethe manag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脓毒症观察通过补体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 CVF)抑制补体激活后脓毒症早期外周血TNF-a, IL-6和IL-10的变化,并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探讨抑制补体激活对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外周中血中CDCDTreg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机体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于确诊后的24小时内无菌抗凝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CDTreg的比例及CD/CD比值,同时以嗜银染技术观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银染蛋白(A9—NORs)数量,以核仁银染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表示,以了解淋巴细胞的
报道一对年龄3.6岁的孪生兄弟同患语言发育迟缓同时合并额叶发育不良的病例,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检查DQ分别为兄59弟57,PET检查显示额叶皮质发育不良,语言评价均为语言发育迟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孤独症(ABC和CARs)评价等未见异常.结论:孪生兄弟发生语言发育障碍病因与遗传、脑发育、语言环境有关,但准确的病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目的: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言语、发声方面的影响和康复生理途径的疗效。方法: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的最长发声时间、频率、音量、发声时的每秒气流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量等。采用普通话单词表和语句检测语音清晰度并采用康复生理途径法对18名患者进行40天治疗.结果:治疗前18名患者的发声时间均缩短,每秒发声气流量
目的:探讨儿童脑性瘫痪构音器官运动特点。为临床制定儿童脑性瘫痪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检查量表以及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15例2~6岁脑瘫患儿,男46人,女69人.对其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如:呼吸次数、呼吸稳定性、有无反向呼吸、口鼻呼吸有无分离、最长发音时间和最长呼气时间、有无口腔原始反射等项一一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其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成人是不同的,而
交叉性失语症是由于右利手者右大脑半球损伤引起的失语综合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低.本文对4例交叉性失语症患者进行了病例介绍,检查分析,以及详细的治疗方法的观察,以期对于此类失语症的治疗作一介绍和分析。
所谓语言治疗是对那些因语言障碍而交流有问题的人,最大限度的开发其潜在的语言能力进而诱导他们取得交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正常的圆满的交流的治疗法。语言治疗学科是为了培养专门语言治疗师,并且专门研究语言病理学为目的而成立的学科.残疾人的问题:特殊教育占50%,康复占50%,康复50%的专家中最核心的是语言康复学科.大邱大学语言治疗学科是1988年在这个领域最初成立的。到2007.3月,在韩国4年制大
本研究目的是改善交流障碍患者与其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本文研究试验性的在长期护理机构(L-TCFs)中对健康护理人员(HCPs)进行交流培训和使用交流工具箱对交流的影响。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用于评价交流培训和工具箱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培训及工具箱并没有显著效果。然而,在此研究中我们还是观察到某些措施对交流有益,特别是给听力损伤患者增加辅助用具.此外,L-TCFs的本质决定了要做到成功有效的交流会遇到机
本文对《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一书作简单的编写说明.文章阐述了《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的编写背景与编写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的一个基本理念: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即言语评估和测量与矫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矫治以言语评估和测量为起点。在言语矫治中或一个阶段后,应再次进行言语评估和测量,从而监控言语矫治方案的有效性,调整言语矫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