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神经预后及干预

来源 :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产医学不断进步,使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虽然后遗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抢救存活增加使残疾儿童总数增加。由于各地区或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各胎龄组和体重组的早产儿存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可存在较大差异,产儿科医生在与家属知情谈话时应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本文介绍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后遗症率,分析了早产儿后遗症高危因素及疾病防治,探讨了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早期干预。
其他文献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常规操作为子宫肌瘤剔除后行残腔缝合关闭切口(以下简称缝合法)。而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应用于子宫浆膜下肌瘤及子宫粘膜下肌瘤。2003年起有报道对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采用套圈法剔除术获得满意效果,但尚未见对照研究报告。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了解腹腔镜下套圈法与缝合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以评价套圈法的实用价值,并深入探讨套圈法在肌瘤不同外突比时的应用效果。以期做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症是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行盆腔粘连松解及输卵管再通术后患者获得自然妊娠的几率是0%~44%,其余患者最终须借助IVF-ET才可能获得妊娠。因此,明确慢性盆腔炎不同病变程度对IVF-ET治疗结局影响的差异,将有助于指导慢性盆腔炎症不孕患者的治疗,改善治疗结局。本文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底在某院生殖中心因输卵管原因不孕行IVF-ET治
肌壁间子宫肌瘤是子宫肌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引起妇女月经过多的常见原因。随着妇女对社会性别的意识日益增强,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备受青睐。但肌瘤剔除术中术后的出血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妇科医生,使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不能广泛开展。本院从2003年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减少术中出血,并在2004年后开展一项前瞻性的对比研究。本文介绍了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阐述了使用垂体后叶素后术
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细胞中无表达,它的活化预示人类肿瘤的发生,它的三个亚单位中hTERT最有代表性,是端粒酶的限速因素,与端粒酶有着平衡关系。研究发现端粒酶的重新激活与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而HPV主要通过上调hTERT起作用。本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并以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缺氧是肿瘤组织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多种不同组织类型的实体瘤组织有严重的组织低氧甚至无氧,HIF-1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在缺氧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缺氧适应和病理反应中的一个中介因子。本文旨在通过氯化钻诱导低氧环境,宫颈癌细胞的低氧环境下生长,最后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种蛋白在
子宫峡部妊娠不同于宫颈妊娠,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为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而子宫峡部妊娠是指受精卵在组织学内口和解剖学内口之间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由于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辅助检查的帮助,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地方将其混同于宫颈妊娠而漏诊。子宫峡部妊娠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严重时须切除子宫。某院自2004年开始对子宫峡部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
二十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腹腔镜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可以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国内陆续有相关报道,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肯定。国外一些妇科教科书已将腹腔镜手术列为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6例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加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疗效,阐述了手术步骤,浅谈了腹腔镜手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是一种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调节因子,能诱导淋巴管增生和实体瘤的扩散。恶性肿瘤侵袭正常组织及转移必须突破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基底膜屏障,在ECM成分降解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
传统的肿瘤电化学治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已成功开展20余年,其机理为利用较低能量直流电的“可逆性电穿孔”效应辅助非渗透性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等进入细胞内,发挥化疗增敏的作用以治疗肿瘤。但该疗法仍无法避免减量后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近年脉冲电场(PEFs)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医学上的治疗作用越发受到重视。本文试图彻底摒弃化疗药物,运用单一脉冲电场处理人卵巢癌SKOV3细胞和BALB/c裸鼠SKO
宫颈癌早期就可发生淋巴转移,但共转移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EGF-C可介恃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道的转移,被称为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本文将前期构建携带人VEGF-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VEGF-C,经脂质体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探讨VEGF-C表达的变化和NF-κB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变化,对化疗药顺铂敏感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