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敏主任滇药临床运用心得初探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南本草》是由明代嵩明县人氏兰茂所著,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价值最大的中草药专著,也是中国地方性本草中的翘楚.书中所载方药及所论病证,不仅记录了兰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简便确切的疗效,更是将云南特有的地理气候与民情病谱收载其中,使后世云南历代医家习之而受惠良多.作为云南地方中医的优秀代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名老中医刘以敏主任在儿科临床中灵活运用滇草药,不仅临床中因地制宜、取效显著,更是把滇草药融入了自身用药的特色之中.他对《滇南本草》倍加推崇,主张滇之医者不但要悉伤寒神农等传统经典,更务必对《滇南本草》不断加以研究和利用,让《滇南本草》中的精髓能为患儿解除病痛.本文介绍了刘主任擅用的倒提壶、侧柏叶、灯盏花、荔枝核、荠菜花、兰花参、红土瓜、芸香草几味滇药经验及病案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学习研究明代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医门览要》,发现其将逍遥散之名均改为逍遥汤,且对逍遥汤的灵活运用范围已有了较大的拓展。通过归纳总结,探寻《医门览要》对逍遥汤灵活运用的特点,结合云南姚氏妇科学术流派对逍遥散在妇科领域更大范围进行了系统加减变化取得的成果,体现了该学术在中医妇科领域中所呈现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更有助于启迪后学者加深对本方理解,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有效地运用逍遥汤,更好地发
血竭,又名麒麟竭,木血竭,是中药的传统品种之一,在中国作为药物使用已经至少有近两千年历史.这味名贵中药,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其性味甘、温、咸、平,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之功效,被称为“和血之圣药”.明代云南人兰茂《滇南本草》中所记载为“木血竭”,《植物名实图考长篇》卷二十一引《滇南本草》曰:“麒麟竭味苦涩微香,性温,出元江界,木高数丈,叶类樱桃,脂液流树中,凝红如血,为
《滇南本草》是中国现存最早、较为完善的云南地方性本草专著,既与著名的《神龙本草经》一脉相承,又具有云南鲜明的民族医药特色及地方特色,既重视临床用药的方法以及服药时间,又具有善用新鲜药物、善用散剂、以药作食的特点,尤其对药酒的运用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云南省中医药界古典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
学经典,做临床,并非一日之功,借用网络文章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对怎样学好经典的方法总结:“常读诵,记胸中,训词句,明本义,跟明师,多思考,勤临床,深体会,读注家,增智慧”。为鞭策,结合传统文化学习积累,只要有定力,坚持目标方向不动摇,涓涓细流,汇致江海,会终有所得,才能做好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医生。
从前文所举《滇南本草》《续西游记》,可以看出,兰茂是一位医药学家、文学家。除此之外,兰茂还著有《韵略易通》《声律发蒙》《玄壶集》《性天风月通玄记》等,且长久以来以音韵学家闻名于世。
吴荣祖教授精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扶阳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之《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著作,擅长阴阳辨证,继承并发扬了佩衡先生之吴氏扶阳学术思想,临证中善用温阳扶正大法,辨治阳虚阴寒、虚实夹杂、真寒假热等复杂变化的病证,在广用仲景四逆汤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运用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升举三阴法”辨治临床三阴寒化证的诸多病种.
本文阐述了兰茂诗歌的影响力,兰茂不汉是诗人,还是一位戏剧作家,同时,兰茂还是一位小说家,其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64岁时动笔写《续西游记》。
笔者学习研究《滇南本草》多年,大胆推测《滇南本草》中所载的“土茯苓”就是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块茎,即为现在通用名称为土茯苓的中药材,而非金荞麦.首先请学习《滇南本草》第三卷(1978年6月第一版)摘录原文如下:土茯苓(金荞麦)条:“土茯苓,一名冷饭[团],子名仙遗粮.味苦、微涩,性平.治五淋、赤白浊,兼治杨梅疮毒.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首批64家“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其中10家中医妇科流派及多位妇科名家.绝经,是妇女生理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病理改变的不良影响.笔者阅读了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各家流派及名家等的文献后撰写此文,现将各流派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析研究如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进展性脊柱关节病,主要累及髋关节、中轴关节和骶髂关节等,亦可累及机体其他脏腑和组织;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疼痛、晨僵、胸廓活动度减小及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疾病进展至晚期可出现“竹节样”改变,致残率较高,中国患病0.3%左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祖国医学将AS归属于“痹证”范畴,亦有医家称其为“骨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