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的创新研究与新型产业创设的联动推进

来源 :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国际医学中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地位。中医方剂因其治疗有效性而广泛地用于临床,并进入现代中药有效部位/组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这是跟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如何实现中医方剂学在应用中实现新突破,构建科研方向基础平台、资金体系、产业化机制,是当前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制药企业的有效互动,形成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以临床有效、组分明确、机理清晰为基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以及市场化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机制与体系。
其他文献
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呼吸衰竭,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本文主要涉及在呼吸衰竭的急诊中医药及机械通气救治。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发病机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提出痰浊潴留,胸阳为阴浊邪气所闭,导致上焦清阳失旷,肺气升降失司为其基本病机。针对气闭邪恋的病理特点,确立通阳泄浊,宣痹开结的治法。临应酬和实验研究表明友通阳宣痹方药具有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的综合作用。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学对COPD与胸痹的理论认识,研制复方薤白胶囊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治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及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常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诱因,主要表现为肺、心功能衰竭,甚者可引起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受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和心衰,控制心衰常选用利尿剂和强心甙,但利尿剂有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因过度利尿引起痰液粘稠影响通气等副作用,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肺心病时极易引起毒性反应,因此给治
呼吸系统疾病中肺阳虚证颇为常见,故拟订肺阳虚证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必要。我们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阳虚和肺气虚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试拟肺阳虚证诊断标准,有主证5条,次证3条,其诊断条件为主证中①、③项为必备,加上主证1项或次证2项即可诊断。文中列有临床观察图表及对所拟主证逐一加以阐述,旨在完善和确立肺阳虚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愿与广大同道共同探讨。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流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我们以文献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初步建立了流感疗效评价标准。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感冒(2002年版)、《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二版)等制订。临床疗级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以病因要素确立主症;症状分级和量化;症状分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这一炎症的首选药物,GC通过和GCR结合而起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GCR的缺陷,此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够使体内GCR的水平下降。本实验制备了经激素干预后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此模型与普通哮喘模型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观察了哮喘宁颗粒剂对激素干预后哮喘模型
艾滋病是一种全身性严重慢性传染病,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对于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治疗西医没有有效的手段,抓住艾滋病无症状期的特点,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早期免疫重建将是艾滋病无症状期治疗中重要的方法。
温病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如疾病谱改变、自然气候变化、医疗实践的发展以及医学整体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综合分析,探讨影响温病理论发展的因素。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中医肿瘤学领域,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的提前干预,对于延缓和减少肿瘤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证”既不是任何单一活性指标成分异常的表象,也不是多种指标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尤其是对不同疾病的同一“证”更是如此具有明显的非线性(Non-linearity)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特点。因此,用线性分析的思维和手段模仿西医疾病判别的模式解决非线性的辨证问题越来越显露其不足。文本挖掘(Text Mining)是指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可理解的、未知的、最终可用的知识的过程,来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