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状态空间模型建模方法及仿真研究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1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柴油机在瞬态过程存在排放恶化现象以及柴油机排放法规中ETC瞬态测试循环的引入,对EGR系统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响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于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是能够满足瞬态工况EGR系统控制要求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分析介绍了面向空气系统控制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平均值模型,并在此平均值模型简化的基础之上,推导并建立了EGR涡轮增压器柴油机空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应用线性化理论,实现了状态空间方程的线性化,并针对柴油机的某一工况点,进行了空气系统的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能够对系统进行准确的描述,为柴油机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军用车辆动力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外装甲装备动力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预测了未来地面机动平台动力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动力装置的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将是高功率密度推进技术发展重点、高度集成是未来高功率密度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方向、电传动技术在未来高功率密度推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将会加速。
本文针对电控单体泵试验中出现的非正常喷油过程,从电控单体泵喷油过程产生压力扰动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作用机理方面的定性分析.分析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燃油滤有效流通面积的减小会增大低压油路的流通阻力,使电控单体泵在泄油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波传递到燃油滤后又被反射到低压油腔;反射回来的压力波使处于正在回位状态的电磁阀重新吸合,造成电控单体泵喷油过程出现异常.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更新燃油滤,解决了出现
基于柴油机动力性能在线测试无法实现,分析了无负载测功原理.通过试验研究,建立加速时间变化与功率变化的关系,提出动力性能的初步判定依据.为柴油机状态测试提供借鉴和方法.柴油机动力性能表征柴油机综合性能指标,油、气参数失配及摩擦损失增加都会造成动力性能的下降。通过加速时间的测试,可初步判断柴油机性能,为进一步故障诊断和隔离提供依据。
本文以某型高速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在1.5~2.0情况下的缸内燃烧过程.通过引入湍流混合速率、混合均匀度两个表征参数分析了油气混合特性.同时引入滞燃期、燃烧重心、燃烧持续期、预混燃烧分割点、预混燃烧放热比例等五个放热率表征参数研究了燃烧放热特性.研究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对缸内的混合和燃烧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混合均匀性变差.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升高
柴油喷射压力的不断提高导致喷雾碰壁现象越发明显.喷雾撞壁传热过程对燃油的蒸发、雾化以及对活塞上表面的热负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搭建了一套用于测量喷雾撞壁过程中壁面温度的实验装置,并对不同壁面区域、壁面温度以及喷射压力对常压下喷雾撞壁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撞壁换热量主要集中在喷雾射流滞止点附近区域,而且随着壁面初始温度的升高,会促进附壁油膜的蒸发,导致换热量增大.同时换热量
本文阐述了珩磨工艺的机理,系统分析了影响产品技术精度指标及其稳定性的因素,以柴油机关键精密零件为对象,综合考虑结构、材质、硬度等属性,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柴油机精密零件珩磨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和珩磨工具,解决了影响产品合格率、技术指标、产品质量稳定性、生产效率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影响光电直读光谱仪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几个因素,通过对直读光谱仪的仪器参数、温度、激发光源、预燃时间氩气纯度、试样选择,控样制备等一系列试验来确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并加以消除,减少铸造铝合金及钢样成分分析误差.
基于圆盘非对称转子简化模型和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曲轴单拐的弯-扭耦合振动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利用理论推导和四阶龙格库塔的迭代数值求解方法研究了弯曲振动和扭振振动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弯曲振动(或扭转振动)会耦合产生多种频率成分的扭转振动(或弯曲振动),耦合振动幅值随着激励频率和偏心距的增加而加大,且弯曲振动对扭转振动的耦合影响相对较大.
高温冷却技术是实现发动机高功率密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GT-Suite中建立了一台12缸柴油机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采用高温冷却技术对柴油机本体及冷却系统的传热散热产生的影响,总结归纳高温冷却的散热规律,为采用高却技术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冷却液温度升高以后,HPD柴油机传递给冷却系统的热量逐渐减小,减少的热量大部分随着废气排出HPD柴油机体外,使排气温度随冷却液温度的提高而最高升高8
自主设计了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试验装置.参照国标GB/T26673-2011推荐的两种方法,采用不同点火负载进行点火能量的测量,结果采用稳压管串负载比采用火花塞负载的方法测量结果更稳定.采用稳压管串点火方式,试验得到在8V-14V间不同初级电压的点火能量MAP,根据MAP制定出点火控制策略,在启动及怠速工况下,充电时间为初级线圈电流饱和时间;在常规工况下,充电时间保持点火能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