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盐改性蛋壳渣阻控缓解抗生素抗性细菌/基因在土壤-蔬菜界面扩散富集研究

来源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规模的迅猛发展,大量未经处置的畜禽粪便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逐渐长期反复的进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其中残留的高浓度抗生素类兽药及其诱导的高丰度抗生素抗性细菌/基因等新型复合污染物的生态环境风险日益突出;本研究着眼于上述土壤生态环境问题,选用农业生产中面广量大、廉价易得的废弃生物资源蛋壳渣,研发了基于铝酸盐温和改性蛋壳渣的高效阻控材料,开展了协同拦截多种抗生素、ARB和ARGs从土壤介质向典型果实类蔬菜辣椒体内迁移富集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研究探讨了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沉积物中微生物组与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的联系。热点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AhR介导活性的高度相关,验证了PAHs为该地区受污沉积物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了原位微生物生态群落在受污场地环境质量评估中的重要指示意义和价值。
拟除虫菊酯(SPs)对人类,野生生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均有报道,然而对鱼类甲状腺系统的干扰机制还尚未明了.本研究以联苯菊酯(BF)和功夫菊酯(λ-CH)为对象,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比较了斑马鱼胚胎经72h BF或λ-CH暴露后的生物效应和生物富集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甲状腺激素(THs)水平和HPT轴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2种SPs对斑马鱼甲状腺系统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的可能
本课题组前期实验证实,四氟硼酸化1-烷基-3-甲基咪唑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烷基侧链长度有关,当碳链长度为14时,毒性最强。本实验选取[C14mim]BF4作为研究对象,低剂量染毒,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毒性,探讨其对小鼠免疫系统产生毒性的机制。实验设立三个剂量的染毒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染毒21d后,[C14mim]BF4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溶血空斑实验的影响;观察肝脏,
在研究重金属促进抗性基因传播扩散的分子机制前,发现部分抗生素抗性基因与重金属抗性基因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转化实验发现转化子表现为金属和抗生素的抗性。因此研究证明,该流域中重金属与抗生素之间存在协同抗性。这些结果为有益于研究流域尺度上在亚致死浓度重金属影响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为辨别抗性基因受排放源还是选择压力影响提供了方向。
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利用恒温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磺酰脲除草剂的残留浓度,研究了烟嘧磺隆等12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水解。结果显示各种除草剂具有相似的水解特性。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水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都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水解半衰期在0-200d之间,噻吩磺隆、氯吡嘧磺隆、氟胺磺隆、吡嘧磺隆、磺酰磺隆在酸、碱性条件下,均处于易降解级别;中性条件下易降解至中等降解,水解速率明显低于酸
二恶英类是各类工业过程、被污染的气体、水及土壤的副产品,很难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法降解,能在环境中存活十多年,并聚积在动物食物链和人体中。二恶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迫切需要找出更多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从运动预防的角度,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环境污染物2,3,7,8-TCDD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运动对急性2,3,7,8-TCDD暴露后大鼠肝组织蛋白组学的影响,为寻找运动对TCDD毒性影响的
通过室内模拟接合试验,发现分离于WWTP的NDM-1阳性菌中的NDM-1基因向Comamonas sp.中发生了转移,此证实了NDM-1基因能够并易向环境中常见的土著菌转移。因此,鉴于NDM-1基因在环境中的潜在的传播能力,又进一步增加了公共健康风险指数。本研究着重凸显了尽快研发针对抗性基因的有效处理的污水处理附近工艺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以减轻抗性基因向白然环境的排放和污染,遏制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
为考察2014年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利用法国CHROMATOTEC公司生产的Airmo VOC在线分析仪开展了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连续观测。在分析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水平、组成与变化特征、化学反应活性及评价部分苯系物物种的人体健康风险基础上,确定苯系物的重点控制物种并对其来源进行识别,进而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
以常州市清潭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开展常州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风险评价研究.为了科学评价再生水回用安全风险,根据城市污水来源特征,建立了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对清潭污水与再生水的生物急性毒性、胚胎毒性、内分泌干扰毒性及遗传毒性进行检测,采用GC/MS、ICP/MS等技术手段检测城市污水与再生水的无机阴阳离子、重金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POPs等特征有毒有害污染物,结合常规水质指标、成组生物毒性、特征化学污
由于稀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异于其它重金属物种,在对其进行毒理学评价实,应注重对其作用方式、靶器官以及敏感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实际上,目前对于稀土引起的生物效应的机理的了解仍是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稀土特殊的化学性质以及形成难溶生物微粒的倾向性。这种生物微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固相-生物界面作用的复杂性,对这种作用的方式与本质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稀土物种甚至纳微米尺度的微粒在某些病理、毒理环节中作用的深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