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微球HepaSpher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Hepasphere载药微球在肝细胞癌TACE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入组42例肝癌患者(肝癌病人155例,行C-TACE79例,行HepaSphere-TACE70例,既行C-TACE又行HepaSphere-TACE6例,入组42例),所有患者均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住院行介入治疗,实验室检查及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等临床随访资料完整.观察患者对栓塞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 AFP 变化及栓塞并发症.分析本组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率. 结果 1.42组病人包括BCLC A期10例,B期6例,C期26例.所有患者总共行Hepasphere载药微球TACE76次,其中16例病人1次;18例病人2次;8例病人3次.手术次数中位数为2次,技术成功率100%,30天内的死亡率为0.2.Hepasphere载药微球TACE术后的不良事件依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不良事件(AE)通用术语标准(CTCAE) 4.0版本进行评估.42例病人其中发热为24例(57.1%)、腹痛17例(40.5%)、恶心呕吐6例(14.3%)、转氨酶/黄疸升高26例(61.9%).3.栓塞前一周内及栓塞后一个月对42例病人的肝功指标随访观察:AST、ALT、GGT、TBILI、ALB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栓塞术前和栓塞术后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24).4.肿瘤对治疗的反应:42例病人第一次术后1、3、6个月中CR分别为8例、11例、13例,PR分别为20例、17例、16例,SD有3例、5例、5例,PD有11例、9例、8例,客观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66.7%、69%. 结论 Hepasphere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是安全的,副作用少,近期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单束解剖重建ACL是否可以通过改良一根针同时定位胫骨及股骨隧道入路技术,使得股骨隧道特性与前内侧独立股骨隧道技术无本质上差异,具有可比的临床结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对79例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其中68例患者接受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技术(实验组)和前内侧独立股骨隧道技术进行单束重建ACL(对照组)。
会议
目的:应用闭合复位加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岁~45岁,平均31岁.T12 4例,L1 10例,L2 3例,L32例.19例均无脊神经及马尾损伤,椎管无变形或椎管轻度狭窄(椎管横截面减小1/4以内即Worter指数I0).本组病例全部使用富乐公司生产的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全身麻醉后采用过伸体位闭合复
目的 探讨漂浮锁骨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5年4月~2014年4月,对5例漂浮锁骨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1~58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其中,3例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克氏针固定胸锁关节;1例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T型钢板固定胸锁关节;1例患者行双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术后逐步指导患者行功
目的:探讨心脏MR TI-scout扫描时间对心肌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TI选择的影响,以选择最佳TI-scout扫描时间. 方法:15例疑诊CA患者行CMR检查,注射对比剂后4分钟、8分钟分别扫描TI-scout.有延迟强化(LGE)且经心外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淀粉样变为实验组;无LGE且无淀粉样变病理学证据为对照组;排除无LGE或有LGE但病理学未证实(2例).在
小肠疾病的诊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传统X线检查,但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小肠病变也是内镜检查比较困难的部位,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小肠CTE是针对小肠疾病新兴的一种检查方法,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 CTE 检查前晚服缓泻剂,检查当日分次等间隔口服等渗甘露醇2000毫升,检查前肌注654-2,屏气训练四大准备工作是小肠
目的 研究CT平扫评估索拉菲尼治疗肾癌肺转移(mRCC)疗效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入组患者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mRCC患者并被分为模型组及验证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CT平扫检查,并分析肿瘤的直径、CT值、熵和均匀性等参数的变化及综合多参数的系统评估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判断的价值.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模型组来获取参数的界断值及建立统计模型,第二阶段将之前的界断值及统计模型用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选择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术,术前、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记录超声血流变化和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年,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PTVE联合PSE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较术前明显变细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histogram analysis in discern white matter (WM) injury in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 pati
目的:探讨常规颈部CT与GSI扫描剂量与影像质量的差别. 方法:随机抽取颈部增强CT扫描的50例患者,其中能谱成像25例作为能谱扫描组,常规扫描25例作为常规扫描组.能谱组采用管电压80、140 kVp瞬时能量切换,管电流为默认值630 mA,转速0.5 s/周;常规组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技术,转速0.6 s/周.对两组患者上、中、下颈部影像进行客观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独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钆喷酸葡胺对脑转移瘤检出及显示差异. 方法 采用个体内随机对照方法,对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脑转移瘤的连续60例患者,进行间隔时间1~7天的2次头颅MR增强检查.每位患者2次MR增强检查时,使用同样的MR检查序列,但使用2种不同的对比剂(钆布醇或Gd-DTPA).对比剂剂量相同(0.1mmol/kg Gd),通过随机方法确定对比剂注射的次序.采集对比剂注射后延迟3min、7min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