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防治及典型病例介绍

来源 :第九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最有效、最安全、最简便、最省钱的方法.介绍(推广)应用自制中药膏对糖尿病足以及相关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神奇功效,为培养广大农村、基层及社区医务工作者做贡献.方法:将药膏涂在敷料块上,再把涂有药膏的敷料块用胶布固定在创口、创面或病灶上或稍加压包扎,每日换药一次.1-2次后,创面的坏死组织软化,与正常组织分离,用剪刀剪除坏死组织,不要损伤正常组织,这样反复多次,即可除净坏死组织,见肉芽及创口上皮生成,继续换药,创口即可愈合.结果:愈合后创口平整,无疤痕.结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不出血,无痛苦,易普及推广.
其他文献
Abnormalities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IAM) account for some congenit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s (SNHL).However, these abnormalitie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Objectives: To analyze for
目的:观察芦荟粗多糖和芦荟凝胶对烫伤大鼠创面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56只)。在每只实验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直径为3cm2的深Ⅱ度烫伤创面,伤后创面分别外50 g/L芦荟粗多糖膏、100 g/L芦荟凝胶膏、10g/L磺胺嘧啶银(S D-Ag)霜和生理盐水。
会议
会议
目的:观察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芦荟多糖(AP)组(25,50,100,200,400mg/L)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会议
目的:观察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表达与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25,50,100,100,400mg/L)芦荟多糖作用于人成纤维细胞,采用Western Blot观察人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LN蛋白表达状况,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LN水平,并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
会议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伴手烧伤患者康复经历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个人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福建省烧伤中心收治住院的11例大面积烧伤伴手烧伤患者康复经历的心理体验及其存在基础进行研究。
会议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供血的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组织蒂皮瓣的手术方法,扩大移植皮瓣的面积及创面修复范围,提高皮瓣成活率与质量.方法:以跟腱与腓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踝上6.0cm为皮瓣旋转轴点,以窝中点至外踩与跟腱连线中点的连线为皮瓣设计轴线,按足、踝部及小腿部创面面积、形状设计皮瓣,皮瓣长宽较创面大1-2cm左右,旋转点到皮瓣距离较至创面距离长2-3cm,蒂部保留2-3cm宽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疗效.方法:自 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闭合胫前区慢性创面34例,创面范围4cm×6cm-10cm×16cm,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9-67岁,平均34.6岁,病程1个月至1.6年,平均3.9个月.
目的:本实验拟应用复合胸腺素β4胶原/壳聚糖水凝胶缓释支架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观察及评价该缓释支架对于皮肤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情况和意义。方法:拟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对皮肤缺损处进行干预:A组,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B组,单纯放置胶原/壳聚糖水凝胶支架;C组,放置复合胸腺素β4胶原/壳聚糖水凝胶缓释支架。
目的:探讨甲壳素蜂蜡膏治疗Ⅰ-Ⅱ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Ⅰ-Ⅱ级糖尿病足患者220例,治疗组115例,Ⅰ级50例,Ⅱ级65例,对照组105例,Ⅰ级50例,Ⅱ级5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两组创面予局部清创后,分别给予甲壳素蜂蜡膏敷料或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纱布包扎,每2天换药1次,观察4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前后溃疡总面积变化.结果:甲壳素蜂蜡膏治疗组总有效率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