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战士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部队新兵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新兵体检疑为肺结核的260人,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用管电流100mA和 20mA扫描2次.其他参数一致,均为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螺距1.0,扫描时间1 s.扫描后,将不同扫描条件下得到的图像,按照“很好、好、一般、差” 4个等级进行质量评价;分别记录单次螺旋扫描的剂量指数(CTDI)值、z轴扫描范围、剂量长度(CDLP)值等数据,用于估算患者受照的辐射剂量.用Fisher精度概率分析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病变大小、病变数量和辐射剂量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骶髂关节检查中的最佳扫描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0例骶髂关节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冠状位及轴位、斜冠状位(在三平面矢状位定位像上平行骶1、2椎体做定位)及斜轴位(在三平面矢状位定位像上垂直骶1、2椎体做定位)两种扫描方法进行扫描,对两种扫描方法及对病灶显示效果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 定性和定量评估能谱CT新一代虚拟平扫--物质压碘图像(MSI)在胃肿瘤检出与显示中的价值,探讨代替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12-2015.6我院确诊的103例胃肿瘤患者,男63例,女40例,年龄20~87岁,中位年龄54岁.
目的 评价侧卧位与仰卧位对颈动脉CT血管成像时体位对锁骨下静脉伪影的影响。方法 80例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侧卧位检查,B组40例采用仰卧位检查。
目的 通过基于区域分割的DSA图像伪彩色处理系统,对心脏冠状动脉DSA图像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评价基于区域分割的DSA图像伪彩色处理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DSA造影采用GE公司Innova3100IQ血管造影专用机,最大容量1000mA.造影剂采用欧乃派克(300mgI/ml).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慢性高原病及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弥散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慢性高原病患者和16例正常人均行常规MRI及DKI扫描,测量大脑灰白质相应感兴趣区内的平均峰度值、径向峰度值及峰度各向异性值。
男性,31岁,大量血便一次.结肠镜提示:距肛缘25cm处见乙状结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cm,表面光滑,质软;其肛侧可见一直径3.0cm隆起性病变,表面充血,可蠕动.
目的 探讨CE-MRA诊断颈内静脉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颈静脉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MRI检查包括常规颈部MRI平扫及颈静脉CE-MRA.
目的:研究颅内血管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脑缺血事件病因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近期(半年内)发生过脑缺血事件的患者,造影检查显示颅内动脉管腔狭窄,进行颅内血管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MR检查应用Philips 3.0T Intera Achiva MR 扫描仪,选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序列为TOF(亮血序列)、T1WI VISTA(黑血序列)及SNAP(亮血和黑血序列),TOF扫描层厚0.7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扫描后应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儿童鼻外伤后鼻骨,探讨儿童鼻骨骨折的MS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临床有明确鼻骨骨折的64例患儿进行容积扫描,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结合VR、MPR图像进行多方位观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线形态、有无骨缝的分离错位及鼻骨正常变异等征象;依据Fomon等对鼻骨骨折的分型做出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 月年至 2016年 3 月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ET/CT影像资料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42±9.35岁.结果:23例见多发骨质破坏(占95.83%),弥漫性分布者16例(占66.67%),病灶散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