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含量对热等静压制备Mo-50%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一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出具有不同氧含量的高致密Mo-50%Cu合金,研究氧含量对Mo-50%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还原处理可显著降低Mo-50%Cu混合粉末的氧含量;氧含量为4250μg/g的Mo-Cu合金热等静压后相对密度为98.1%,氧含量为990μg/g的Mo-Cu合金热等静压后相对密度为99.6%,低的氧含量有利于Mo-50%Cu合金HIP过程中的致密化;氧含量对Mo-50%Cu合金的热物理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氧含量越低,材料导热性能越好,热膨胀系数越高.
其他文献
采用铜基钎料对Mo2FeB2基金属陶瓷与45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和界面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加,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均先增加后减小.当钎焊温度为1020℃、保温时间为20min时,钎焊接头获得较高的剪切强度240.5MPa;Fe、
We have prepared a kind of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 matrix (C/SiC) composite by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method, and in-situ studied the failure behaviors of C/Si
本文研究了3-12wt.%的TiN含量对TiC-10WC-25Ni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与磁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50℃真空烧结1h后,所有金属陶瓷组织都由弥散分布的Ti基碳化物或碳氮化物陶瓷晶粒和Ni基粘结相组成,且陶瓷晶粒通常由黑色芯、白色内环和灰色外环组成,但当TiN含量高于6wt.%时,白色内环变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磁Mr随着TiN含量增加而下降,但矫顽力Hc却升高.当Ti
采用SPS工艺制备了10wt.%B4Cp/6061Al复合材料.采用SEM观测了显微组织,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与烧结温度与压力均呈现正相关性,在550℃与50MPa时可达99.3%.当烧结压力为30MPa时,粉末之间的压实状态及贴合面积小,对原子扩散造成及电弧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由一定影响,制备出的材料界面结合状态较差.50MPa烧结压力下时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在5
首先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Ti-6.5Al-l.4Si-2Zr-0.5Mo-2Sn合金铸锭,对铸锭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并分析了其合金元素损耗、成分均匀性以及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利用制得棒料,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PREP),选取不同转速制备得到钛合金粉末,将粉末筛分成不同粒度范围.研究了棒料转速与粉末理化性能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0M
复杂黄铜在汽车行业、锻压精密复杂耐磨零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设计了三种成分的复杂黄铜合金,其中1#和2#合金硬质相相同,基体相不同,2#和3#合金基体相相同,硬质相不同,通过电子探针(EPMA)面扫直观、准确的了解合金微观区域的元素分布,用对磨环试验测定三种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以此进一步探讨复杂黄铜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锰黄铜中,硬质相以Fe3Si为形核点,之后Mn5Si
本文研究了2-8mol.%石墨添加对TiC-10TiN-30Ni-6Mo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与磁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石墨添加量的多少,金属陶瓷均由Ti(C,N)陶瓷晶粒和Ni基粘结相组成.当石墨添加量为4mol.%时,陶瓷晶粒总体上最粗;随着石墨添加量增加,Ni基粘结相的晶格参数下降,Ti和Mo的总固溶量减少.当石墨添加量为4mol.%时,金属陶瓷室温转变为铁磁性,室温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
本文采用喷雾热解工艺制得碳纳米管(CNTs)复合氧化亚铜(Cu2O)粉末,并通氢气还原制得CNTs/Cu复合粉末.通过采用不同长径比的CNTs,调整喷雾热解工艺参数等,制备了不同的CNTs/Cu复合粉末,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CNTs相比,喷雾热解处理后的CNTs的纯度有所提升;CNTS的型号为TNM8时,Cu颗粒在CNTs上的分散情况良好;醋酸铜(Cu(CH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镀镍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自制排水法测致密度装置、显微维式硬度仪来观察材料微观形貌和测试材料基础性能.以同等条件处理下的纯铜为参照组,制备得到的含1%质量分数的镀镍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在轧制之后得到了38.7%的增强.在其扫描照片中发现其碳纳米管聚集区中存在金属的浸渗,意味着这整个聚集区域都可帮助载荷传递,增强基体.
本文从CNTs增强Cu、Al基金属的强化机理上阐述了CNTs与基体界面的重要性。将界面改性分为CNTs的改性,形成致密包覆以及形成化学键3个大的方向。综述了主要的界面微观结构以及界面结合强度的表征手法,文章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AI4C3会优先在CNTs石墨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形核生长,即Al优先与无定形碳、表面的缺陷、两端的开口反应,而与AI4C3相邻石墨层的石墨化程度、AI4C3的厚度以及外界环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