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高蜡油成因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我国典型的高蜡油盆地—大民屯凹陷为对象,以成藏动力学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利用色质分析、热模拟、高温色谱分析、地层原油高压物性测试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高蜡油的母质成因和动力学-地球化学作用成因。
其他文献
芦草沟组是三塘湖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烃源岩样品的族组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含氧有机物,随着埋深增加,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递增、非烃含量和有机碳递减,说明含氧有机物是源岩生烃的主要贡献者。研究显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相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在沉积初期和成岩过程中曾经历过微生物的改造,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均对成烃有贡献。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本文通过分析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炭系上统烃源岩岩性以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弱氧化-还原环境,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是一套好生油岩。下统源岩为海相暗色泥岩层与油页岩,厚度较大,出露遍及三塘湖盆地周边。
吐鲁番-哈密盆地含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煤成油盆地之一。侏罗系是吐哈盆地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沉积地层,也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本文通过分析吐哈盆地侏罗系七克台组泥岩地化特征,指出七克台组源岩以半深湖沉积为主,母质类型较好,生烃潜力大,泥质较纯,于早第三纪即开始生油,目前正处于大量生油的初始阶段,是台北凹陷西部浅层原油的主要供烃层。
南盘江盆地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南盘江流域,这一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喜山期多次构造运动,存在中下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四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在罗甸纳水地区出露良好。本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野外观察、描述及室验分析建立了罗甸纳水地区石炭-二叠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以分析南盘江盆地罗甸纳水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自2006年起新疆油田在陆东-五彩湾地区土钻探井30余口,该区油气分布源控特征明显,原有的宏观烃源岩评价已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随着资料的大量累积补充,本研究根据露头和井下样品,对上、下石炭统源岩分别开展精细对比和评价工作,对源岩的分布、源岩与火山岩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这对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西部盆地油气成藏历史复杂,存在多套不同时代的海相成熟-高过成熟生油岩。这些生油岩常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比较接近;同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往往主要反映受污染或混合端元中低熟油的特征;于是,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综合分析了其他受成熟度和污染影响小的地球化学指标。
油气晚期成藏具有普遍性,其油气的生成有早有晚。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古老地层也可在古近纪以来生排烃并聚集成藏,其成藏效率也高。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目前发现的油气多产自寒武-奥陶系,属于典型的高温高压深埋地层,演化历史长而复杂,存在一系列与资源评价和深层有关的生烃问题,热史研究结果表明,自志留纪以来的热成熟度就达到了烃源岩生烃衰减的门限,这与现在发现的大规模油气的事实不相符。需要我们对气藏的来源,层位,是干
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在大民屯凹陷已经发现了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和太古界含油气层系。古潜山储层的发现,使大民屯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新的突破。对于组成古潜山的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能否生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静安堡、东胜堡等古潜山各层系原油及源岩进行分析对比,讨论了下第三系源岩及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生油能力及其对油源的贡献。
凯里地区是扬子区著名的下古生界油气显示分布区。该区下古生界残余油藏的油源尚存争议,烃源岩争论主要集中在下寒武统九门冲组、二叠系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等层位。本文通过对凯里凯棠残余油苗、凯里下寒武统九门冲组泥岩、凯里二叠系泥岩及贵州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全油及干酪根碳同位素、正构烷烃碳同位素、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等对比研究,探讨了凯棠油苗的油源及演化问题。
本文针对吐哈、三塘湖盆地石炭系海/陆相沉积环境判识,高/过成熟热演化程度界定等方面的地化研究难点问题,仅仅依靠饱和烃类生物标志物是不能充分揭示其相关信息。由此开展盆地原油芳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系统分析,总结其相应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地质意义,重点解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母源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热演化程度等方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