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甘肃各地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甘肃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其他文献
  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常规问题的逆向探讨,提出了五大悖论:经济繁荣是由"馋人"维持的;科技进步是因"懒人"引起的;社会和谐是由"傻子"维护的;"屁股"指挥脑袋;科技越进步社会就越
  本文以县域作为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各地区人均GDP的差异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的;以县为基本地域
开展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引导精神医学学生肩负起人类身心健康发展使命,是医学院校培养未来精神卫生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精神医学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氛围尚未形成;职业精
  宏观上讲,城市群布局结构的改变是各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的演变。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影响了城市群内空间
  产业同构化可能造成区域间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取闽台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指标,分别从静态
  产业配套实际上是生产经营随着分工而引起专业化和社会化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配套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协作环境和支撑体系,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如何在区域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情况下保证区域的持续发展,保障区域各主体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国内外诸多资源型城市发展所共同面对的难题。林业资源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即林
  文章阐述了本论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使用的数据主要是搜集整理的1991-2007年17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依据现代区位论原理、重力模型原理,建立物流量指数
  空间中的学习创新依赖于其特定的学习场结构,学习场结构的演化决定着区域学习创新的性质。苏州工业园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新产业区,大规模的跨国公司进入使其成为典
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荨麻疹,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补体C3、C4、C1q降低,抗核抗体、抗C1q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学为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结合临床,符合低补体荨麻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