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 2003-2016 年中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碳排放受外界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人口规模对于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②各影响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影响趋势不同,人均 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对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起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结构对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先起正效应后起负效应.③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
其他文献
21 世纪是一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时代。低碳城市已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 18000 公里长的海岸线。因此,研究我国海洋低碳城市产业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以人类行为为主导的人为生态系统。它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系统为辅助系统,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本文以复合生态系统
由于空气污染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联和协同效应,空气污染管理也呈现从单一向多重化发展的趋势。当前多重污染管理的实施主要在发达国家,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以各部门协同合作为前提。本文在阐述多重污染管理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以美国佐治亚为例,介绍了目前发达国家多重空气污染管理的步骤和方法。总结了多重污染管理中存在的健康效应研究有待深化,空气质量标准和模型方法需要改进等问题;然后依据现有技术
学术界从人口和家庭视角对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的研究自上世纪以来就备受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 2009》指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家庭规模、年龄构成等因素存在内在联系,可以对气候变化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的家庭消费数据,以城镇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和其它支出八类家庭
我国向世界作出了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要实现此承诺,我国需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增加生态碳汇。城市是碳排放的聚集区,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的绿色发展重点是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全力推进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必要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城市绿色国土空间布局,实
在城市碳排放中,交通的碳排放虽然占比不足 10%,但因其较快增长而备受人们关注,研究针对唐山市的交通碳排放情况,采用自下而上计算方法,建立交通碳排放清单,重点研究并构建一种适合中小城市的碳排放清单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类比法得到唐山市的路网逐时平均速度,同时运用交通流量模型预测车流量,以及采用本地化后的排放因子,自下而上计算唐山市的交通碳排放量。经计算,河北省唐山市一年的交通碳排放量为 740 万吨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农田碳收支应包括生态过程、技术过程与经济过程,即土壤呼吸等直接碳排放和人类种植作物向农田生态系统投入物质等的间接碳排放.本研究基于 2018 年和 2019 年河北省吴桥县夏玉米农田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设置适宜氮肥水平(SU、180kgN·ha-1)、适宜氮肥加抑制剂(ER、180kgN·ha-1)、缓释肥(SR、180kgN·ha-1),高氮肥水平(HF,3
巨量的地铁工程余泥渣土在处置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准确量化地铁工程余泥渣土的环境影响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本研究构建了地铁工程余泥渣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为例,量化了余泥渣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地铁工程余泥渣土的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模型及数据参考。
会议
在未来化石能源排放的 CO2 减少到接近于零之后,将主要使用碳负排放技术来减少大气中的 CO2.本文综合了各种碳负排放技术(NET)的影响潜力及大规模部署的限制因素,同时概述了 CO2 去除和可靠碳封存研究议程委员会对美国和全球 CO2 去除的潜在效益以及对碳排放技术费用的评估.研究表明:目前国际上四种负排放技术已准备好大规模部署:造林/再造林、改变森林管理、农业土壤吸收和储存、具有碳捕获和封存能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在进一步加强煤炭、煤电对能源稳定保障作用的同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将对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煤炭企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立脚点,本文详细分析了煤矿区潜在的碳排放源,且针对碳排放源提出相应的减排路径。通过库拜煤田和马依东一井田各煤层瓦斯成分和含量分析,提出煤矿区要“因地制宜,多种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