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特点、手术效果、脑牵拉伤、术后恢复情况。以往我们在手术中,为充分暴露术野,都会使用脑压板进行脑组织牵拉。脑牵拉可带来不同程度的脑出血、脑水肿、脑挫伤、脑梗死等脑损害。这种因牵拉而造成的脑损害称为脑牵拉伤(brain retraction injury,BRI)。无脑压板动态牵拉技术是指用吸引器、双极电凝等手术器械对脑组织的动态微牵拉取代固定脑压板的持续或间断牵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手术时间平均(154.75±26.21) min;血肿清除率平均(92.08±6.17)%;6例(15%)发生术野再出血;2例(5%)发生脑牵拉伤;术后3个月mRS评分:1级1例,2级6例,3级18例,4级11例,5级3例,6级1例。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所需硬件设备少,术后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爬壁清洗机器人凭借其自身的爬壁优势和多样用途,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关于爬壁清洗机器人应用的分析,从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吸附方式、行走方式、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缺点,并根据当前爬壁清洗机器人的局限性,对爬壁清洗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型及全自动化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文章主要围绕某大学体育教学楼高支模工程的监理控制管理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高大模板体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及高大模板拆除阶段的质量要点工作,结合工程实际,从全面角度以监理视角对各分项施工工序展开了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与研究。
期刊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其活化对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DC在活化过程中发生了由氧化磷酸化向有氧糖酵解代谢表型的转变,使代谢趋向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为成熟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大量分泌细胞因子提供了物质保证,但其代谢类型转换的确切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是调节有氧糖酵解发生
学位
学位
<正>课前分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媒介时代的基本能力与素养,本课以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为依托,充分挖掘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切实落实跨媒介阅读任务群相关要求。教学过程遵循从借鉴、模仿到实践运用的读写结合教学程序,以学生对新闻素材的个性化解读作为教学的起点,把新闻短评写作作为学生活动的重心,从重视评论立意的选取转向评论技巧的习得,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寻新闻评论的写作路径,搭建思维桥梁。本课意
期刊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教育领域面临教学手段的快速变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智慧课堂以其方便和直观等特点深受师生喜爱。为此,文章结合焦点智慧云平台和FEG未来教室平台等智慧化手段,优化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创设互动的智慧环境,使学生思维可视化和立体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悟,从而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期刊
由于桥梁内部恒载和温度、风化、收缩或基础变形等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混凝土损坏与日俱增,导致桥梁结构性能下降,安全事故概率增加,甚至有倒塌的风险,因此定期桥梁检测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桥梁检测爬壁机器人因为有效载荷、安全性和机动性都不令人满意。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飞行的爬壁机器人机构。飞行能力使其机动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机构的可行性。
期刊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方法:选择某大型医院2018年8~2021年8月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并以护理差异为标准均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综合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指数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护理前,所有患者SAS与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
期刊
期刊
为适应风电塔筒外壁作业需要,设计了一种可自适应曲面的永磁吸附履带式爬壁机器人,并对吸附结构进行了优化。首先建立了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的吸附力学模型,分析了爬壁机器人永磁吸附单元所需要的最小吸附力;其次设计了永磁吸附单元的基本结构及履带上永磁吸附单元的排列方式,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永磁吸附单元吸附力和磁质比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模型,通过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了设计参数的最优值;最后通过永磁吸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