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Bongor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盆地热史进行模拟,认为盆地总体经历了三期沉降和两期构造反转。本次研究共采集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上5口井不同深度的7个下白垩统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史分析。其中两个样品M2和BN8分别得到了270±20 Ma和183±16Ma的年龄,这代表了源岩的部分退火后的年龄,而另外5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45-64Ma,代表了样品经历了完全退火以后冷却至部分退火带以后记录的年龄。根据颗粒年龄和围限径迹长度对代表性样品BNE3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获得了热史曲线。模拟热史包括5个阶段:距今135-93Ma,快速升温阶段,表现为砂岩样品快速埋藏加热至封闭温度以下,源岩径迹完全退火,这对应于Bongor盆地在早白垩世受中西非剪切带张裂影响而快速沉降的阶段;距今93-65Ma,样品快速冷却降至730C左右,表现为强烈的隆升剥露,这一构造现象对应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桑顿阶挤压事件”,由于Bongor盆地走向与应力方向垂直,因此遭受了强烈的挤压,引起了盆地内大规模的构造反转,以3.5℃/100m的地温梯度估算剥蚀厚度约为1600m;距今65-56Ma,样品又经历了一次快速升温阶段,表现为盆地的快速沉降,沉积了下第三系地层,构造上对应于西非裂谷系的强烈伸展,并有多期的岩浆岩侵入活动;距今56-24Ma,样品经历了一个缓慢冷却的阶段,表现为盆地缓慢隆升剥蚀,可能对应于红海张裂活动对Bongor盆地的远程影响,本次构造活动总体强度较弱,但盆地边缘的下第三系地层可能剥蚀殆尽;24Ma年以来,样品再次进入缓慢升温阶段,对应于盆地缓慢沉降,盆地逐渐消亡。
其他文献
东非裂谷是第三纪开始裂谷作用、至今仍在活动的东非地区,分为东西二支.2006年以来在东非裂谷西支的阿尔伯特湖盆地有大量油气发现,累计发现原油可采储量超过11亿桶,证实该区为富油气区.在东支的肯尼亚Lokichar盆地亦有油田发现,预测地质资源量105亿桶.东非裂谷地区己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之一,该区烃源岩特征、生烃潜力及形成主控因素等研究较少。本文以阿尔伯特湖盆地为例,并结合东非裂谷其它盆地资料
运用气体同位素示踪、煤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煤热模拟产气实验等方法,对产次生生物气煤层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微生物降解特征、次生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条件、煤层中形成次生生物气的母源物质类型及其含量或丰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形成的具体途径主要是微生物还原CO2;产次生生物气的煤层具有遭受过微生物强烈降解与生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热成因重烃亦经历了微生物的改造并有可能形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不同岩石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特征的揭示和详尽的地球化学分析,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等学科理论与分析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存在TOC>0.3%的规模性有效烃源岩,有效烃源岩为暗色泥质碳酸盐岩,而暗色纯碳酸盐岩既不能作为有效气源岩,更不能作为有效油源岩。奥陶系有效烃源岩生烃母质类型主要为浮游藻类和疑源类,干酪根
国内学者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征与成藏机理进行过研究,但对于该区天然气成藏期次争议较大,如有二期充注成藏、一期充注成藏等的不同认识,并且对合川大气田天然气成藏时期和充注成藏过程研究少.本文以储层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合川大气田须家河组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类型、均一温度分布及盐度特征,并结合自生伊利石K-Ar测年,研究了合川大气田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藏时期,旨在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
克拉美丽气田是在准噶尔盆地近期发现的主要以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为产气层的大气田,也是在该盆地发现的首个储量超千亿方级的大气田。通过对滴南凸起DX5,D103,D18和D2-1四口钻井10个含油储集岩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两个侏罗系油砂样,第二类包括其他8个侏
白家海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具有二叠系平地泉组湖相和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两套主力烃源岩(陈建平,2003),具有阜康凹陷、五彩湾凹陷、东道海子凹陷三个生烃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来源尚不明确;且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期构造运动,油气调整改造历史复杂,油气成藏期次和输导体系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东西区油气分布具有差异,具有"东油西气"的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制约了下步勘探.本文运用原油、烃源岩的色谱、质谱
克拉苏构造带为库车前陆盆地逆冲构造体系的主体,发育于新近纪晚期,构造上位于拜城凹陷和北部单斜带之间,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克拉苏构造带位于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生烃中心,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是优质的区域盖层(贾承造等,2002),盐下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和大量逆冲油源断层,因此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带.前人研究表明,油主要来源于三叠-侏罗系湖相烃源岩,为成熟油,气主要源自三
近期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发现具有亿吨级储量规模的致密砂岩岩性油藏群.井区钻探结果表明柯坪塔格组下段与上段普遍见油气显示,含油特征存在差异.目前对顺9井区志留系油气成藏历史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这是进一步开展该区志留系以及古生界碎屑岩泥盆-石炭系勘探潜力评价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顺9井区多口钻井柯坪塔格组上段与下段的原油/含油砂岩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沥青赋存特
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宝岛13-1区天然气(含油)丰度低,但低丰度油气藏的成因尚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展。研究表明,宝岛13-1区梅山-三亚组储层颗粒内含烃级别非常低,镜下找到好的烃类包裹体非常困难。气藏中普遍含有凝析油,但缺乏取心资料。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灵敏度比较高,能够识别隐蔽输导通道,并且QGF-E和QGF对现今油气藏和古油气藏有不同的荧光响应,所以本文尝试通过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结合
有机质中碳、氢同位素组成是进行油气源对比及油气成因分类的重要指标,在研究油气来源及其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机质样品在线碳、氢同位素的分析方法中前人对于仪器的稳定性、参考气的大小、炉温、载气流速、H3+因子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己有较多讨论,本文主要对在线分析EA反应管中对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影响、不同稀释量及不同信号强度对氢同位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分析表明影响EA-MS在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