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拉伸引起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相转变

来源 :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cula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XRD、FTIR、DS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的拉伸温度与拉伸比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挤出薄膜α→β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拉伸挤出膜的结晶相以α为主同时含有少量β相,拉伸促使α相向β相转变,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于较大的拉伸比条件下有利于α→β转变.最合适的拉伸比为4.5拉伸温度为35℃。
其他文献
采用以对,对-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氨基硅油(APSN)和环氧树脂(ER)共聚得到改性胶粘剂.对其固化条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等进行研究,对固化机理和胶粘剂分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该体系固化温度较未改性的环氧树脂低,高温抗老化能力、韧性等性能明显提高.
利用新型sol-gel法制备了B2O3掺杂的ZnO薄膜.用SEM表征了B2O3掺杂前后ZnO薄膜的表面形貌,用XRD详细分析了不同B2O3含量掺杂下ZnO薄膜的微观结构与薄膜低压压敏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B2O3添加量为0.5﹪(摩尔分数)时,薄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ZnO薄膜的压敏电压低于5V,非线性系数高达18,漏电流为0.04μA/mm2.
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施主(Y2O3和La2O3)掺杂的时机对BaTiO3基PTCR材料的组织和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不同的施主掺杂时机对BaTiO3基PTCR材料的结构没有影响;与预烧后掺入施主杂质相比,在预烧前掺入施主杂质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同时粉末颗粒之间出现粘结现象;在相同的烧结工艺下,预烧前掺入施主杂质的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要比预烧后掺入施主杂质的样品的平均晶粒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的手段研究了Gd2Fe17-xCrx(x=0、0.5、1.0、1.5、2.0、3.0)化合物的结构和居里温度,结果表明当x≤2.0时,Gd2Fe17-xCrx化合物具有单相的Th2Zn17型结构,而Gd2Fe14Cr3化合物具有单相的Th2Ni17结构.随着x的增大,Gd2Fe17-xCrx化合物的单胞体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对Gd2Fe17-xCrx化合物居里
应用硅烷、钛酸酯等偶联剂对钛酸钾晶须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钛酸钾晶须/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钛酸钾晶须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对材料性能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在晶须含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晶须含量的增大稍有下降;材料的弯曲模量随晶须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材料的冲击强度随晶须含量的增大提高较少;晶须的加入使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有效提高;体系中加入钛酸钾晶须可以使材料
采用微波加热还原法制得Pt-Ag复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催化剂,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法在催化剂上修饰钼酸铵((NH4)6Mo7O244H2O),并研究了钼酸铵修饰后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催化剂明显降低了氧还原的过电势,提高了铂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及氧还原性能.
分别采用固相反应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La0.30Ce0.70O2-δ(LDC30)粉体,讨论了煅烧温度对掺杂程度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共沉淀法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合成掺杂较为彻底的LDC粉体.分别用这两种粉体制备了阻挡层,发现用固相反应法得到的粉体制备的阻挡层疏松多孔,而用共沉淀法得到的粉体制备的LDC30较为致密,与电解质结合紧密,可以有效避免阳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反应.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共沉淀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一种锌的schiff碱有机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Zn(salp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荧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Zn(salph)的结构、性能以及它的电子能级结构.实验结果表明:Zn(salph)的玻璃化温度(Tg)高达183℃,分解温度为449℃;Zn(salph)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HighOcc
光催化剂在抗菌防霉以及环境净化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光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近年对具有储能功能、在无光条件下也可持续催化作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极为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储能型光催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储能原理、性能评价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
采用微囊化法对聚乙二醇(PEG)粒子尺寸进行限制,通过对微囊化PEG和未微胶囊PEG进行DSC测试,研究PEG材料尺寸对非等温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微囊化后PEG的结晶曲线更均匀,结晶半时间和结晶最快时间变短;而在未微胶囊化PEG的结晶曲线上有肩峰;相同尺寸的微胶囊化PEG和未微胶囊化PEG结晶峰比较,在PEG颗粒尺寸小于400μm时,微囊化后的结晶峰峰位向高温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