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GHz高效率二倍频器的设计

来源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了一个104GHz高效率平衡式二倍频器.文章首先建立了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确定了二倍频器的电路拓扑结构,然后通过谐波平衡仿真确定其最佳输入、输出阻抗,采用HFSS仿真输入、输出过渡及匹配电路,最后使用ADS总体仿真二倍频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二倍频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最大倍频效率为26%,3dB带宽为5.5%.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电真空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利用场致发射的原理在电子枪阴阳极之间馈入高频电磁场,利用高频电场实现对电子注的预调制.采用CST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得出在静电场E为5V/um时,通过馈入3mm毫米波信号可以得到平均电流为3mA,电流调制幅度为43%的电子注.
本文通过设计一个应用于生物电磁学效应的吉赫兹横电磁波小室的过渡接头,使用频率为5GHz到40GHz.为了能保证小室工作在均匀的电磁场环境下,那么过渡接头的阻抗匹配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针对于传统的阶梯过渡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渐变过渡结构,能够保证在高频工作条件下,较好的抑制高次模且端口的反射能达到20dB以下,从而确保传输单模性.
本文以ETX模块和ADSP-TS201为例,针对双处理器架构下的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于双口RAM、双向FIFO和主机口共享总线的通讯方式,并对其技术实现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双口RAM的通讯方式,可以保证双处理器通讯的传输效率和灵活性,尤其是在频繁传输控制参数和大批量数据的情况下,缺点是电路板设计时候布线相对比较困难,对于测试仪器一般建议选择这种方式。基于F
本文采用脊波导结构,利用多孔耦合原理设计了一X波段定向耦合器.与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紧凑、带宽较宽的特点.在8.2GHz-12.4GHz频率范围内,通过CST优化仿真得到耦合度为30dB±0.5dB,隔离度小于-50dB,反射损耗小于-27dB,脊波导的横截面尺寸为标准矩形波导的40%,相对带宽为41%.
A novel dual-mode bandpass filter using a hexagonal loop slotline resonator in a defected ground waveguide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heoretically in this letter.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sonat
会议
本文利用双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和阶梯阻抗滤波器设计了一种超宽带滤波器.通过仿真试验研究并优化设计其结构,其带内插入损耗优于0.7dB,VSWR小于1.3,在0~1.1GHz和12.6~18GHz的带外隔离都优于30dB,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本文通过采用导通4H-SiC衬底上的同质多层外延材料,成功制作出L波段SiC SIT(静电感应晶体管).该器件研制中,采用了介质辅助剥离、高能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密集栅凹槽、介质钝化等工艺,有效抑制了漏电并提高了器件击穿电压,器件功率输出能力由此得到提升.正向特性测试:在栅压+3.5V,漏压10V时,0.5mm栅宽的SIT的电流密度达到130mA/mm,Gm=24mS/mm.反向特性测试:Vg=-
回旋行波管微波反射会对工作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优化传输结构可以减小反射信号、稳定工作状态.本文主要使用MAGIC软件模拟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互作用结构,并且通过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传输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功率反射对回旋行波管工作不稳定性影响的机理.该结论对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的高频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设计了一种微带形式的3mm波段的2倍频器,采用了直流馈电与变容二极管单管的组合结构,在保证了最大输出功率的同时,使得倍频器的谐波抑制度达到较好的指标.该电路使用MA46H146变容二极管用导电胶粘在介电常数为2.2,厚度为0.127mm的RT/Duriod5880基片上.仿真结果显示:输入端频率50-54GHz、功率为12dBm,在输出端频率100-108GHz范围内,最大输出功率为4dbm.
在回旋管中,模式竞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模式耦合理论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回旋管中过渡渐变复合腔的高频场结构,并考虑了TM型寄生模式的影响.通过对耦合系数分析,优化得到了一种新型渐变段的谐振腔.通过与传统的线性渐变段谐振腔相比,该种类型的谐振腔有更强的模式抑制能力,并且能够输出场幅值更高的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