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球磨MoS2的规模化制备及其电催化CO2为合成气技术

来源 :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剥离 MoS2(E-MoS2)分散液是通过利用 NVP 作为溶剂,湿法球磨本体的 MoS2 得到的.TEM 拍摄出了 606 片的 E-MoS2,并统计出其平均长度为 228 nm.由 AFM 观测出 E-MoS2纳米片的厚度为 3.61~5.75 nm,这约为 3~5 层的单层 MoS2 片的厚度.在 TEM 和 XPS 的观测下,本体 MoS2的主要成分就是 2H 相,而 E-MoS2的主要成分则是 1T 相,其中本体的 MoS2和 E-MoS2 的 1T 相的含量分别约为 12%和 69%.因此剥离后 MoS2 在形貌上不仅变小变薄了,而且也由原来的 2H 相转变以 1T 相为主导,故 E-MoS2 的导电性有所提高.分别将 MoS2和 E-MoS2作为电极用来进行电催化还原的测试.在-1.1 V 时,E-MoS2 的催化还原下呈现高的电流密度为 41 mA cm-2,是未剥离 MoS2 在同电位产生的 1.25 倍;并且-0.6 到-1.1 V(E-MoS2 电极),CO 与 H2的比率可以稳固在 1∶2 左右,这满足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比率;而对比未剥离 MoS2 电极,CO 与 H2 的比率则是在 1∶5 以上.本工作通过湿法球磨剥离 MoS2来控制其 1T 相含量的情况,借此来调节 CO 与 H2 的产物分布比例,有望为今后电催化还原 CO2 为合成气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生物滞留系统在处理城市雨水的技术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接纳雨水,减少雨水流量峰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但是生物滞留系统在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气体,对环境产生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系统,促进系统对氮磷的吸收。通过对比不同降雨量、不同氮浓度及不同干旱期研究 AMF 对生物滞留系统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 表明:无论什么条件下 AMF 均能够显著减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将逐渐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并最终实现零碳经济社会体系。为此,我国将大幅削减碳排放并发展负排放技术。微藻不仅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利用空气中的 CO2 合成生物质能源,具有碳减排和碳固定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助力碳中和的实现,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与社会环境效应。在实现微藻规模化培养以及高效固碳的过程中,微藻光生物反应器(Photobior
The targets of limiting global warming levels below 2℃ or even 1.5℃ set by Paris Agreement heavily rely on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which can remov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
本文突破了耐受烟气 CO2 的高效固碳藻种和微米曝气器,创新了适于煤化工厂烟气 CO2的高效固碳关键设备技术,实现了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工程实施的微藻固碳工艺路线,建成了微藻固定烟气 CO2 能力达 1 万吨/年的工程示范,实现固碳微藻的经济产值超过 2 亿元/年。解决了我国普遍存在的 CO2 减排经济效益差的卡脖子问题,目前已向内蒙古、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产业化推广,为我国烟气 CO2 减
振动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微藻膜分离,但目前对振动过程中膜污染演变和耐污染机理研究尚浅。本文采用改进碰撞-附着模型从水动力学作用力和势能角度系统阐明当振动频率从 1 Hz 增加到 5 Hz 时膜耐污染性能提高的原因。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TOPSIS-GRA)结合组合赋权法,确定振动频率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 表明,增加振动频率不能减轻由胞外聚合物引起的膜污染。此外,通过遗传算法(GA)
开发低碳废水处理工艺是我国水处理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需求之一.本文结合化学沉淀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协同作用,成功运用镁空气燃料电池(Mg-air fuel cell,MAFC)从模拟尿液中回收了鸟粪石(磷酸铵镁),实现了氮磷资源回用并同步产电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经由 MAFC 处理的完全水解尿液出水磷浓度为 0.28 mg/L,所回收的鸟粪石纯度高达 98%,与商业产品性质相当,且实现同步回收电
研究报道了具有高光合作用效率及廉价易得的微藻水热还原 CO2,在 CO2 还原同时,微藻转化为了有机酸及含氮化学品,该反应策略不仅实现了高原子经济性,同时具有严格的负碳效应.通过优化反应条件,CO2 还原效率可达 15.6%,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机理研究表明,微藻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实现 CO2 还原,同时氨基被氧化为氮气.本文可实现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水热还原 CO2,具有绿色、负碳、高原子经济性等
会议
直接空气捕集(DAC)负碳排放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与部署有赖于高效 CO2 吸附剂的开发与运用.针对目前有机胺功能化多孔固体材料的第一类吸附剂,本研究采用传统碳捕集技术的“混合胺”理念,将聚乙烯亚胺(PEI)与二乙醇胺(DEA)共同浸渍到介孔材料 SBA-15 上,制备了混合胺固体 CO2 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表面结构特性和 CO2 吸附性能.在 25℃、400ppm CO2/N2的捕集条件下,25%
介绍了国内外烟气碳捕集和催化加氢(CCH)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简述了烟气 CCH一体化技术的三个工艺方案及其特点,并重点介绍该技术的三个反应体系。烟气 CCH 一体化技术产物主要为甲烷、甲醇和甲酸等 C1 小分子化合物。从双功能材料(DFM)的配方、性能和影响因素等角度介绍了烟气 CCH 一体化制甲烷的研究进展;从“一个单元+两种材料”方案中的吸收剂和催化剂两个角度简述烟气 CCH 一体化制
钢渣的资源化问题已成为冶金行业的瓶颈,根据钢渣的成分可知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钙、氧化硅.若将其作为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钙基吸附剂不仅可以为钢渣资源化提供新的途径,还能为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本文基于热力学对钢渣用于二氧化碳的过程机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钢渣中二氧化碳吸附活性组分为 CaO,捕集固相产物碳酸钙的晶型以霰石晶型和方解石晶型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方解石晶型的热稳定好.常压下,钢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