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稳性衡准纯稳性丧失直接评估方法研究(一)

来源 :2016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制定的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中的纯稳性丧失直接评估衡准,本文提出采用纵荡-横荡-横摇-首摇4自由度运动耦合的数学模型进行纯稳性丧失直接评估.该方法中纵荡方程采用耐波性数学方程并考虑了横荡和首摇运动在纵荡运动方向的影响;横荡方程采用MMG操纵性运动方程并考虑时域波浪力;首摇方程采用MMG操纵性运动方程并考虑了时域波浪力矩;横摇方程采用MMG操纵性运动方程并考虑了时域波浪力矩和波浪中复原力臂变化.在横荡、首摇、横摇方程中不仅仅考虑了静水中操纵力/力矩,还考虑了波浪粒子速度和船体前进速度耦合导致的水动力升力/力矩.本文构建的数学模型为纯稳性丧失直接稳性评估衡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谱分析法和全船结构有限元模型对SWATH船上层建筑与主船体连接处的疲劳敏感部位进行了疲劳强度计算,分析了典型部位结构形式、尺寸和几何形状参数对疲劳强度的影响.为提高上层建筑疲劳敏感部位的疲劳寿命,提出了三种优化方案,通过对典型节点精细网格结构的直接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了较为经济有效的优化方案,可为同类型船上层建筑连接部位的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针对SWATH船型上层建筑与主船体相连接的强力上建
本文针对上海海洋大学开展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承重光缆水下受力特性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该承重光缆的缆索张力、放缆长度、中继器临界配载重量、海流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公式。利用所推导的计算公式,以1000米、7000米、11000米工作海深为例,计算分析了放缆长度、各海流条件下的缆索张力、中继器的临界配载值的相互关系。其他海深条件下的缆索张力受力特性计算,或类似复合型无人潜水器缆索张力分析,可以利用本文的
本文通过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和模拟裂尖电流的慢拉伸试验,基于裂纹尖端的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机理,给出了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新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考虑了应力比、频率和极化电位对扩展速率的影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裂纹的扩展寿命.对D36钢进行了CFCG试验,得到了D36钢的CFCG机理是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机理联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极化电位的降低,阳极溶解的作用越来越小,氢致开裂的作
海上浮式风力机在风浪联合作用下,支撑平台产生六自由度运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诱导风力机塔架底部结构所承受复杂的随机交变载荷,其结构疲劳强度令人关注.以NREL5MW单柱式浮式风力机为研究对象,联合使用FAST软件和MLife软件计算出单柱式平台在六自由度运动影响下,风机塔架底部结构的疲劳累积损伤特性.研究发现:塔架底部结构沿风浪来流方向的结构点疲劳损伤最大,与风浪来流方向垂直的结构点疲劳损伤最小;随
本文阐述了在海洋平台的模态参数识别、模态修正和损伤检测中,往往需要平台的实测数据.一般的信号分解方法通常针对的是周期性无阻尼的信号,而实测信号往往只是一段时间内的,且通常是非周期性的,且由于结构阻尼的存在,信号存在衰减现象.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复指数分解方法来处理实测信号.为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将方法运用到两组典型的实测信号中:一组来源于JZ20-2MUQ海上平台,其受力主要是冰激力,另一组
本文通过对连接浮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化以及设计载荷、车辆载荷的确定,采用直接计算方法对连接浮桥在设计工况和极限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计算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连接结构总强度满足要求;极限工况下甲板纵析和甲板横梁不满足强度要求。因而提出两种优化法案,根据应力特征,选择甲板与支架连接处两个肋距间的面板进行加厚。将甲板纵析面板的厚度由16mm增加到20mm,甲板横梁面板由20mm增加到25mm,以提高
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是结构动力分析的基础,在船舶结构设计、系统辨别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计算结构固有频率上、下限的方法不多,且多数只适用于形状规则构件.传统有限元方法刚度过硬,能够提供固有频率上限;基于三角形背景网格的点基光滑点插值方法具有提供固有频率下界的能力,但其刚度"过软",存在时间不稳定性和虚假非零能模态.将有限元和点基光滑点插值法结合,对问题域进行局部应变光滑,通过调整参数α控制整体刚度
钦合金是深海潜水器的重要应用材料,在结构减重方面表现出很大优势,为耐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本文针对某新型高强度钛合金球壳模型进行规范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以往的钢结构和钦合金结构模型设计及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值与数值计算值偏差在10%以内。但从本次计算和试验结果来看,偏差超过16%,且有更大的趋势,高强度钦合金球壳模型在超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了新的特性。出现这种新特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得到了螺旋桨空泡形态演化图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能够进行螺旋桨空泡形态观测,对于本次试验,螺旋桨转速为28rps,高速摄影的拍摄速度为5000fps,螺旋桨每转2°得到一幅图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可以得到螺旋桨空泡形态的时空演化图片,观察螺旋桨空泡的发生、发展和消失过程,为研究螺旋桨空化机理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从高速摄像系统的测量原理上讲,该系统具有测量瞬间运动信息的能力。该技术的
本文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对三船靠帮作业时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二阶力考虑了全矩阵二阶力传递函数(QTFs)以及浅水效应的影响,浮体之间通过添加柔性阻尼盖解决间隙内流场能量无法耗散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频域中单浮体及多浮体运动性能比较;时域中模拟系泊线和碰垫限制浮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风浪和涌浪组合而成的混合浪环境下研究浮体的运动响应随低频波浪的变化规律.数值结果显示,预报程序较好地反映了多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