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及其水凝胶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丙酮酸对壳聚糖C2位上的活泼氨基进行功能改性,得到壳聚糖衍生物丙酮酸壳聚糖(PCS),然后用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进行交联,制备了一种新型pH敏感性智能水凝胶(CP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PEGB/PCS摩尔比对交联程度及溶胀率的影响和PCS水凝胶膜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水凝胶在pH1-3和pH9-12范围内溶胀率较大,在pH4-8条件下溶胀率较小,对pH显示出快速的两性响应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三相循环流化床大型冷模试验,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的流体力学参数测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实用表明,该系统能够为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冷模试验提供大量真实、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并为进一步分析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此外,运用小波分析工具对多相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可有效消除干扰,有利于相信号的识别.
本文采用络合萃取方法,回收精对苯二甲酸(PTA)溶剂脱水塔塔顶馏出物醋酸废水.研究了几种因素变化对络合萃取废水醋酸的影响,探讨了填料塔络合萃取醋酸工艺过程和萃取剂再生过程.结果表明,在络合萃取平衡实验中,随着废水中醋酸初始浓度、水油相比、pH值和温度的增加,分配系数随之下降;在络合萃取10分钟后,络合萃取达到平衡.在填料塔逆流连续络合萃取操作试验中,随两相流速的下降和相比的减小等因素变化将使络合萃
本文用5-氯甲酸酯异酞酰氯(CFIC)与间苯二胺(MPD)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聚酰胺-氨基甲酸酯型反渗透复合膜.该膜表面活性层经全反射红外差谱分析为聚酰胺-氨基甲酸酯,既含有酰胺基功能团(-CONH-)又有氨基甲酸酯功能团(-OCONH-);其亲水性优于均苯三甲酰氯(TMC)与MPD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的聚酰胺.另外,CFIC/MPD复合膜的水通量及其对氯化钠的截留率均也大于TMC/MPD膜
本文采用间歇萃取精馏方法分离异丙醇-水共沸物.以乙二醇为萃取剂,进行了间歇萃取精馏实验和溶剂回收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同时提出按时段逐步提高回流比的操作对此过程进行了研究,塔顶最高组成为99.44%,过程时间和萃取剂用量大大减少,萃取剂回收率大约83.5%.为间歇萃取精馏在工业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探讨膜分离金钱通淋口服液时不同膜组件及操作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截留分子的膜组件、操作参数的正交设计,以与总黄酮相关的各种指标考察不同膜组件及操作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截留分子量为20KD的PS膜具有较好的膜分离效果,选择压0.08MPa、料液温度40℃、进料流速2.8L/min的操作参数工作效率更高.利用膜分离新工艺制备的金钱通淋口服液色泽好、澄清度大为改善,且具有良好的药效作用.
本文介绍了低含油率油页岩与废旧高分子材料共热解制油的实验室研究结果,本文所设想的利用现有油页岩热解装置(如自供热式抚顺炉)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除了节省投资以外,不仅解决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高了油页岩热解的油收率,补足低含油率油页岩自供热式热解过程所需能量,即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环境效益。
本文研究了Ca2+、Mg2+、Fe3+、SO42-、SiO32-及I-等杂质离子对离子膜(Ion-ExchangeMembrane,IEM)法制碱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离子膜的污染产生机理;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离子膜再生方法,并研究了再生条件对离子膜再生效果的影响;采用EDAX及离子膜含水率测定等新旧膜及再生膜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氯碱工业废弃的离子膜经再生后可以恢复其性能,能够满足离子膜法制碱工
本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技术改性PAN膜,在PAN膜表面引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达到改变膜表面孔径大小的目的,从而将PAN超滤膜改性成纳滤级别的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膜的表面结构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接枝前后膜表面孔径的变化.研究了等离子体照射功率、照射时间、接枝时间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苯乙烯改性膜对润滑油脱蜡溶剂(甲苯和丁酮)体系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接枝
本实验采用CVD法制备的管径为20~40nm的MWNTs进行了电化学储锂的试验研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对MWNTs的表面形貌及石墨化程度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方法得到了该MWNTs的前十周的可逆容量.本文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计时电流法方法得出了Li+在MWNTs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Li+在MWNTs中的扩散系数在1~4×10-10cm2s-
本文用电导探针法测量了内径380mm的表面曝气搅拌槽的局部气含率分布.此外,实验考察了气液界面水平挡板对气含率分布的影响.根据Kolomogroff各向同性湍流理论提出表面曝气速率局部值的本构方程,以气液两相体系的两流体模型,结合改进的"内外迭代"法,对实验条件下的Rushton桨表面曝气搅拌槽内的气液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反应各个区域气含率的变化趋势,在液面附近吻合较好,但在搅拌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