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随访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届疼痛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超选择性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3例,采用超选择3级股骨头供血动脉插管,较大剂量药物灌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并用VAS疼痛评分表让患者进行自我疼痛评价,4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7.6月.采取自身对照方法,用VAS评价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影象学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钳夹+射频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总结分析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钳夹+射频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腰腿部VAS评分术前为7~9分,术后为2~3分(减轻70~80%),住院期间无明显护理并发症发生.
会议
目的:初步研究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波汽化治疗技术.方法: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4岁,病程3月~5年月,均经CT或MRI确诊为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病人仰卧,选择神经根受压较重一侧的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为穿刺点,头偏向对侧,将颈动脉、胸锁乳突肌等推向外侧,气管推向对侧,在监控下用专门的颈椎间盘微波汽化穿刺套针,成45角度斜向刺入椎间盘内,针尖到达椎间盘中心后,置入微波输出器管,启动
会议
目的:初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波汽化治疗技术.方法:本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8岁,病程1月~8年,具有典型的腰腿痛症状和体征,均经MRI或CT确珍为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病人俯卧或侧卧,在监控下用专门的腰椎间盘微波汽化穿刺套针,于施术椎间盘水平的后正中线旁开8~12 cm,成40~50角度斜向椎间隙刺入椎间盘,调整针尖到椎间盘后1/3处,置入微波输出器管,根据椎间盘汽化状况,调
会议
目的:初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全身骨质疏松性疼痛课题.方法:本组:34例,男13例,女21女,年龄57~86岁,病程4~25年.先需对病情进行初步评判:检查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等水平;测定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脱氧吡啶啉及晨尿钙/肌酐比值等的指标;行骨影像学检查,了解骨透亮度、骨小梁、骨关节间隙、骨结构及骨形态等变化;测定骨密度的骨质疏松参数等.根据病情对症处理时,以降钙素复合液实施"钙沉降疗
会议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例患者每次选取一节责任椎间盘行腰椎旁神经阻滞术,隔日一次,共3次.术前用0.67%利多卡因1~2ml局麻,术中注入30%臭氧8ml及1%多卡因5ml.治疗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在0.6~0.7 V诱发下肢抽动后注入臭氧及利多卡因.
会议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大块脱出经后正中入路的激光汽化技术.方法: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4~63岁,病程1月~2年,有典型腰腿痛症状,经CT或MRI检查均有明显的椎间盘髓核脱出,脱出程度8~13 mm,其中以L4~5为主5例,以L5~S1为主9例.病人俯卧,在C形臂X光机监控下,用专门的穿刺针于后正中线刺入施术椎间盘,调整针尖到突出部的椎间盘纤维环内,植入特制激光光纤,用Y形阀固定后,据
会议
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疼痛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骨髓瘤、椎体转移性肿瘤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良性骨折及椎体转移瘤所致的恶性骨折均易发生于老年人,但这两种骨折的发病原因、处理原则完全不同,因此鉴别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尚需考虑是否同时存在恶性压缩性骨折的可能.
会议
病例资料:患者王**,男性,39岁,因腰臀及右下肢疼痛5年余,再发并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出现腰臀部疼痛,呈间歇性酸胀痛,向右大小腿后外侧放射,久站、久行时加重,近1月来症状加重,程度逐渐加重,逐渐站立、行走不利,咳嗽、解大便时疼痛明显,有时夜间痛影响睡眠,在外院保守治疗无效.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受限,L5S1棘间及右棘旁可及
会议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入路穿刺行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与术后7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12月随访,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MRI影像信息系统(PACS)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月突出物面积大小.
会议
目的:观察颈脊神经联合副神经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临床效果.方法:5例病程10天至6月的ST患者,采用颈丛、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副神经阻滞治疗.用Tsui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结果:5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4例斜颈症状改善,随访6月至1年未见复发,另有1例病人斜颈改善不明显.各例病人每次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