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急速下降,并且供需缺口呈日渐拉大趋势;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小麦显得
【机 构】
: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太谷030801
【出 处】
:
第十六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急速下降,并且供需缺口呈日渐拉大趋势;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小麦显得尤为重要.前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研究,但主要是随机样品,品种少,分析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而且选取样品多限于局部地区,不能代表全国小麦总体品质状况.[材料与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来自黄淮麦区的33个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分析、面团(面水比=2∶1)质构分析和面团(面水比=2.5∶1)质构分析.供试品种为33个资源小麦品种,分别是:引自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中心的豫麦34(优质强筋小麦),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烟农19(优质强筋小麦),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科学研究所的舜麦1718D(优质强筋小麦)、舜麦紫秆、晋麦84和黑芒麦;长治谷子所的长4738、长6135、长6359、长6878、晋太0705、太原2005、中麦175、烟2070、静冬033 1、漯9922;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提供的临旱234 (L-1)、临旱538(L-2)、晋麦79(临旱51241)、运旱20410、临汾10号、晋麦13、晋麦54、晋麦67、临远991、临优6148、晋中838、农大3338、农大92-101、9152、兰考1号,以及山西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山农129和品系040358.试验于2010年10月15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收获后,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籽粒品质分析、面团(面水比=2∶1)质构分析和面团(面水比=2.5∶1)质构分析.以期为山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优质专用面包、面条、馒头粉生产,面制食品企业优质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与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质强筋饺子麦9个,分别是第1类的临优6148,第Ⅱ类的040358、黑芒麦、临旱538、临旱234、临远991、舜麦紫秆、晋麦84、舜麦1718D.(2)优质强筋面条麦2个:临优6148、舜麦1718D;弱筋麦3个:烟2070、长6359、长6878;其余品种皆为优质中筋面条麦.[结论]晋中麦区品质育种重在发展中强筋品种,而育种手段在于攻克面团形成时间和沉降值的限制.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利用三次多项式模型y=b0+b1x+b2x2+b3x3模拟小麦干物质积累曲线时,发现参试的1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三次多项式模型比Logistic模型拟合程度高,其结果与Jones等(197
为给陕西地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小偃22为对照,以西农509、西农538、西农121、西农223,普冰76、农大1108、西农815、西农3517、AD110、小偃18、西农5
The features of Nessler method, Bradford and Biuret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Kjeldahl method as they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黄淮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总产占全国73%、玉米占28%,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1998年后该区粮食产量徘徊,小麦冬前冻害、玉米后期早衰、阶段性光热资源浪费
为了深入了解小麦叶片背腹面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干旱逆境的响应,为高光效育种挖掘整株光合潜力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取不同年代的10个栽培品种,比较了不同小麦品种叶片
旱地小麦是指依靠自然降水栽培的小麦.这类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少,缺乏灌溉条件,小麦生长基本全靠自然降水.山东省的5500万亩小麦中,有4000多万亩水浇地,1300万亩无水浇条件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但适宜的施氮量因品种类型及生产生态条件不同而异.本研究选择近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在长江上游区域有着广泛应用的两个典型新品种川麦104(
[研究背景]江苏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居全国主产省第5位,小麦品种淮北以半冬性为主,淮南以春性小麦为主,在小麦生育期间,冬、春季常遭遇寒潮侵袭,小麦冻害发
The balance of protein in wheat grains, especially the gluten protein, is responsible for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dough strength, extensibility, and exp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全球可耕土地面积中,由于不合理灌溉和耕作,农田发生次生盐渍化的现象不断加剧,50%以上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