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飞灰吸附脱汞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固定床Hg 吸附反应系统对不同燃煤电厂飞灰吸附Hg 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飞灰对Hg 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以烟煤飞灰CTSR 和CTL 的富碳组分对Hg 的吸附能力最强,其吸附能力分别为10.3 和9.36μg/g,与商业活性炭捕获能力相当。飞灰对Hg 的捕获效率与其含炭量和比表面积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电场作用下汽泡生长的动态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汽泡沿场强方向伸长,随着场强的升高,汽泡脱离壁面时的椭球外形更加明显;随着场强的增大,汽泡的脱离直径减小,脱离频率增大;分析了汽泡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
本文对一组在冷却塔中的7根螺纹管进行了长时间污垢试验研究。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是: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度,螺纹高0.33-0.55mm。污垢是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本文建立了半经验污垢预测模型,证明了螺纹管内参数对污垢热阻的形成影响很大,并引入了修正因子β,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的统一结垢模型,对工程实际有一定指导意义。
于2007年9月以国内七个城市住宅为对象,对居民基本活动状况、耗能设备与不耗能装置的利用情况、以及室内舒适性与空气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中国住宅建筑用能及与其有关的生活模式,节能意识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方面的节能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利用短时微重力落塔,开展了不同重力情况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实验研究。对常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时其阴极蛇形流场内部的两相流动开展了可视化现场观测。对重力因素对PEMFC内部传质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常重力环境中,液态水受重力作用,堆积在竖置流道的底部,无法有效排出。聚集在流道内的液态水与反应气体在流道内形成气/液两相流动。在微重力环境中,
针对于多股流换热器多年来一直没有传热有效度的概念,本文从热负荷分析的角度,借鉴了换热网络组合曲线理论的研究思想,将冷热流体分开考虑,人为避免了冷热流体的相互转化,从而解决了无法求解最大理想传热量的难题,最终建立了多股流换热器的传热有效度概念。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股流换热器传热有效度的表达式,能够用以衡量多股流换热器的整体传热效能。
针对于多股流换热器网络的应用优势,本文在衍生网络优化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最佳入口温度的多股流换热器循环方法。即是利用多股流换热器网络小面积换热器合并而不产生固定投资费用这一特点,将优化结果中存在公用工程的流体返回到另一种流体的入口并与其入口流体进行循环优化。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多股流换热器网络的优点,得到年综合费用更小、运行费用更低的网络结构。
文章通过对实际蒸汽管网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以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的蒸汽管网树状超结构求解模型。取分级管长Li和分级角度α为优化变量、变量轮换法为优化方法,针对此模型对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实例验证。
本文建立了集总参数的单体换热器动态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分级超结构的换热网络动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流体物性变化,得到了不同形式扰动下换热网络的动态响应特性,同时基于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如何调节公用工程实现精确控制,使得换热网络随时间和工况变动即时优化。
在管流反应器上进行的含焦油的生物质气化气再燃过程中有碳黑产生,对试验产生影响。碳黑对人体健康也极具危害。本文对几种典型的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苯、甲苯、苯乙烯)燃烧生成碳黑的重要起始参数进行实验测定。其中苯生成碳黑的起始温度为1200℃,碳氧比(C/O) inception =0.85;甲苯生成碳黑的起始温度1150℃,碳氧比(C/O) inception =0.73;苯乙烯生成碳黑的起始温度12
采用淮南、贵州煤,进行了慢、快速高温热解实验,利用ICP-MS 对实验样品进行了元素含量测定,研究了高温制焦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挥发性及富集规律。在950~1400℃温度范围内,多数微量元素的挥发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慢速热解元素的挥发率大于快速。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部分挥发性元素更充分地挥发进入气相及难挥发性的元素在固态产物中的富集。多数元素在焦中的富集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稀土元素的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