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SiO2磁性微球负载纳米Cu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来源 :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Fe3O4纳米颗粒为核,通过二次裹覆SiO2,制得Fe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微球,然后通过超声法将Cu活性组分分散在Fe3O4@SiO2微球表面,制成Cu/Fe3O4@SiO2催化剂。采用XRD、TEM、BET、VS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Fe3O4@SiO2核壳磁性微球和Cu/Fe3O4@SiO2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SiO2核壳磁性微球的大小约为500nm,Cu/Fe3O4@SiO2催化剂表面Cu颗粒的大小约为10nm,Fe3O4@SiO2磁性微球和Cu/Fe3O4@SiO2催化剂均存在一定的介孔结构,并且都具有很好的超顺磁性能。
其他文献
采用三维粒子模拟,发现在一束真空中被开了槽的激光束中存在电子俘获加速通道。在这个通道中电子能够被俘获加速到GeV的高能,而采用的激光强度却相对较弱(a0≡eE0/(meωc)=10,其
周期量级飞秒脉冲作为自然界中超快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主要依靠通过充气空心光纤或成丝技术产生超宽带光谱,并对脉冲的位相进行精确补偿来获取周
针对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建成的钛宝石激光装置,提出一种获得高重复率激光脉冲列的方法。通过改变钛宝石再生放大器中泡克耳斯盒电光开关的传统工作模式,使得腔内放大的脉冲从某
飞秒激光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是产生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放大系统的增益很高,放大过程中的光谱窄化现象严重制约着获得小于30飞秒的激光脉冲。首先分析了啁啾脉
对超强飞秒激光在空气和Ar气中传输形成等离子通道产生的超连续谱进行了系统研究。等离子通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由于克尔效应自聚焦以及激光束衍射和等离子体散焦作用
本文根据团簇陡直电离(CVI)模型和团簇势垒抑制电离(CBSI)模型,研究了氢团簇喷流与飞秒强激光脉冲(65fS,1×1016Wcm-2)相互作用过程中团簇尺寸分布(log-normal)对质子能谱的影
首先介绍强场中原子双电子电离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非序列双电子电离。对于非序列双电子电离目前存在多种解释模型,其中“rescattering”模型是最重要的模型之一。利用“rescat
本文用传输矩阵法求解了1DPPBG的能带图,得到了垂直入射高频禁带、TM模低频通带、带边群速度为0等有意义的物理结果。特别的用1DPIC++程序模拟了。TM模低频通带的现象,模拟和理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家对于周围世界的不懈探索导致了一系列崭新学科的诞生,分形几何和软物质科学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述。回顾围绕从牛顿流体和弹性体的简单力
本文简单的评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种表述形式。提出了一个粗浅的意见:希望能够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中赋予转动与平动相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