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时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链路分析及其仿真器设计

来源 :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实际的MIMO通信链路设计模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因此,当前一般把智能天线、空间分集和空时编码这些核心多天线无线通信技术分别在相应的过分简化信道模型中进行研究,难以对MIMO通信链路进行整体的性能评价.本文对智能天线、空间分集和窄带空时编码及宽带MIMO-OFDM等多天线技术的信道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这些技术统一到MIMO无线通信构架中的研究思路.用3GPP通信协议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多天线通信链路的仿真器.这种软件可用于第三代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中,分析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器算法和空间编码算法以及各种MIMO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的性能,为接收机算法分析和验证提价实用的仿真平台.最后,我们用实例演示了空时编码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实验验证了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环境下MIMO模拟的信道容量与Shannon理论容量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军事Ad hoc网络的特点,首先确定研究军事网络路由技术的方法,是基于网络应用环境、网络结构和动态性,对路由协议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评价,以确定路由协议的适应性、协议为满足应用环境所需要具备的特性以及开发路由算法的原则,进而分析路由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MANET一类不要任何基站或固定基础设施即能提供无约束移动的动态可重构多跳无线网络.开发良好的路由协议是建立MANET的首要问题,评价这些路由的传统指标通常有:丢包率、路由消息负载、路由长度、吞吐量等,但由于MANET的绝大多数节点是由电池供电的,并非无限能量,因此能量消耗理应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尺度.传统的节能路由协议设计时,仅考虑节点发送(transit)和接收(receive)时才耗能,但
在无线安全领域,移动Ad Hoc网络的网络层防护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描述了Ad Hoc网的一致性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在AODV协议环境下同时对路由和包转发功能提供保护.基于Ad Hoc网的独特性质,这里采用自组织的方法作完全局域化设计,而不考虑结点优先级及它们之间的隐蔽联系.方案核心是利用本地结点相互协作来保护网络安全,不完全信任任何一个单独结点,因而大大提高了网络健壮性和服务有效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ad hoc网络的多包接收多址接入算法RIMPR,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IEEE802.11DCF MAC的RTS/CTS接入协议相比之下,该接入方法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虚路径带宽分配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现有的搜索算法需要反复根据CBP和负荷确定所需的带宽,这是一个由流量负荷和带宽来求CBP的过程的逆.由于计算CBP没有一个严格的解析表达式,因此其严格求逆过程通常只能采用诸如二分法之类的迭代法,大大的限制了计算速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求带宽的近似算法,与原算法进行了对比,近似算法的误差很小而运算速度大大加快.
大气湍流中激光强度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但理论和实验均已证明在弱湍流的条件下,光场强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本文分析了发射功率受限和不受限的两种情况下,以提高探测概率为目标的最佳发射器配置.
本文在定义服务质量路由(QoSR)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通用的计算QoS参数的网络模型和一种新的路由度量标准BHD,然后分析了几种QoS单播路由算法中的热点问题,其中详细剖析了EBF算法和基于概率求解类算法,最后对这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超宽带传输技术和网络是近几年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电信条例第15部分(无线频率设备部分)中关于超宽带设备的补充条例对超宽带设备和系统的定义,信号相对带宽不小于0.2或信号带宽不小于500MHz的设备,均属于UWB设备.与现有传统的窄带或宽带通信系统相比,超宽带系统具有系统占用带宽大(其带宽可达几个GHz)、功率谱密度极低、传输比特率高(可达到1Gbps以上)、抗多
文中介绍了采用BPSK调制方式的冲激信号应用于跳时扩频多址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特性.针对接收波形分别是高斯脉冲的n(n=1,2,3,4,5)阶导数时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波形的时域、频域特性以及对时间抖动的敏感性.以系统的误比特率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波形对应的系统性能,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人们对移动通信的广泛需求使得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是高覆盖面,二是高数据速率.高覆盖能保证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连接到系统,而且高速移动的用户也能够得到满意的无线服务,将在3G中采用的HCS(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就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的.而多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对无线通信的传信率提出新的挑战,MIMO技术的高频谱利用率则可以解决无线通信中的高传信率要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