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对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催化剂的抑制效应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为目标反应,研究了添加助剂ZnO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助剂锌后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迅速下降,催化剂的织构表征和XRD、TPR分析表明,助剂氧化锌破坏了Cu/SiO<,2>催化剂前体结构,使得孔径变大,比表面积下降.
其他文献
碳氢自由基生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以CH自由基为例,研究了CH、CH和CH分别与O、NO和NO反应的多种基元反应通道.
本文以TOF质谱研究Cu的产生规律,揭示了奇偶交变是Cu团簇强度分布的基本的和主要的特征,并通过实验条件的变化,演示Cu强度奇偶交变的演进和反转过程.
本文将不同配比的PbO、SiO和HBO混合体在980℃熔融制得了一系列玻璃,通过红外分析玻璃结构.玻璃粉的密度随B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Pb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bO-SiO-BO系玻璃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玻璃的软化点随SiO/BO的增加而减小.
用二阶微扰(MP2)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分别优化了发光材料HPAuPh和(HPAu)(1,4-CH)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并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法计算了各发光材料的吸收光谱与磷光发射光谱。计算结果表明,HPAuPh和(HPAu)(1,4-CH)的磷光发射光谱均具有在Au(6p)→C(2p)的金属向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参与下的Pπ(Ph)→Pπ(Ph)跃迁的本质,并
采用单乙醇、丙酮、吡啶、二元以及三元混合有机溶剂的有机溶剂水热法合成高分散纳米TiO粉体,通过XRD,TEM和DTA-TG等手段研究合成的粉体物相与表面吸附特性,以及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颗粒尺寸与晶型差别不大的各种溶剂制备粉体中,含丙酮单元、二元及三元溶剂制备TiO粉体光催化效率在76﹪~89﹪;而单乙醇、乙醇-吡啶二元溶剂制备的光催化效率很低,均在15﹪以下.分析表明,可见光波段光
室温下以正硅酸乙酯(TEOS)、乙醇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改性Stober方法制备了含粒径200nm、无团聚、均匀分散的纳米SiO球形粒子的浓缩液,使用这种稳定的纳米浓缩液制备了纳米SiO改性聚丙烯酸酯(PEA)涂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SiO粒子对200nm~400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屏蔽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PEA膜在紫外辐照下的耐老化性能.使用以纳米SiO粒子的浓缩液为纳米改性添加剂的原
为了研究聚硼物种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等性质,我们曾对LiBO-LiCl-HO体系的活度系数进行了电动势法研究,计算了缔合和离解平衡常数,但未考虑多种硼氧配阴离子形成.本文在己有工作的基础上,对LiBO-HO体系298.15K下浓度由稀到过饱和的等压研究结果进行了处理,考虑了水溶液中多种硼物种的存在,以Pitzer渗透系数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可以描述该含硼体系的离子相互作用模型.
本文在本课题组己取得的对仿生合成法制备纳米无机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RD、BET、TEM等方法进一步研究了酸催化溶胶-凝胶过程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自组装体对纳米SiO膜孔径分布的调节作用.
杂多化合物化合物既有酸性,氧化性等特殊性能,又有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特性;既可作为均相或多相催化剂,同时又可以作为传递质子和电子的双功难催化剂.本文以Ti(OCH)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得稳定的TiO溶胶及一系列HPMO/TiO(M为Mo,W)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气相光催化氧化甲醛反应,研究添加物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