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是协调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开展耕地区域间布局优化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区域差异,也要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的耕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耕地空间优化布局:根据全区域粮食安全率定模型的全局终止条件,根据各子区域建设用地需求率定模型分区终止条件,综合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率定模型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率定模型分区演化规则,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1)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2)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最大的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其他文献
政府的决策影响土地利用者行为,土地开发利用者的具体开发利用决策决定了土地利用状态,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决策行为特点和相互影响,为改进政策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首先,从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来看,土地开发利用者为获得较高的利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理性的选择是尽可能地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其次,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看,土地利用状态的变化,可借助于长期生产理论和土地报仇递增递减规律,分析其生产
生境选择研究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和野生动物生境管理、恢复的前提。本研究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区为研究区域,根据2012年2-3月冬季野外生境调查数据,对野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季生境选择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野外调查数据以4条样线,39个样方数据为基础,对野放麋鹿19个利用样方和20个未利用样方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7个与野放麋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境
本文以餐饮业中的餐桌食物浪费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我国餐饮业中食物浪费的特征、规律以及形成浪费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餐饮业食物浪费引起的资源、环境效应,着重从生产-消费环节的资源环境效应(称之为“前效应”)以及处理浪费的食物引起的资源环境效应(称之为“后效应”)两方面展开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餐饮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及其优化调控机制,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选择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区(包括长兴水系、东西苕溪水系、宜溧河水系和武进-直湖水系),采用SWAT2005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式,对流域入湖径流通量进行模拟。研究调查搜集了流域自然地理数据资料,建立了模型运行的基础数据库(1∶250000DEM、1∶1000000土壤数据、1∶250000数字化土地利用类型资料和流域内20个县气象站1985~2007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逐日平均气象资料)。
本文对长寿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利益促使城市发展以外延扩展为主,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程度不够和农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制度、法律、规划、监管等方面加强耕地保护。
本研究利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法,并结合谢高地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表,分析了20012008年广东省生态资源价值,同时核算了2004-2008年各市的主要生态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探讨了广东省主要生态资源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主要生态资源服务价值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本研究主要以江西省17个县217个试验点265次“3414”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江西省早、中、晚稻养分平衡施肥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试验目标: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水稻品种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比较,从而得出不同条件下水稻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江西省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平均值为32.04%,P2O5肥料利用率为27.96%,K20的肥料利用率为50.
2004年全国第五次铁路大提速、2007年第六次大提速和2011年全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初步形成,都对我国煤炭铁路运输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选取这三个时间点,以我国铁路网络中涉及煤炭运输的编组站及煤炭下水港口为节点,运用最短空间距离、最短时间距离、连接性和可达性系数,对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网络的可达性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07年通过单纯改造既有铁路,提高运营速度,不仅没有减少煤炭运输
在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SR模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渝北区2001-2010年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渝北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增幅先速后缓,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②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增幅是有限的,单纯增加投入并不一定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以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效益等13个指标组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广州市七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广州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可分为两个等级;各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