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和皮质醇预测恶性脑梗死的价值

来源 :江苏省第十七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联合检测预测恶性脑梗死(MC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水平,依据临床症状和脑CT检查将患者分为MCI组和非MC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择从2011年4月到2014年6月住入我院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干预.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不同时段进行跟踪评定.
会议
2010年美国梅奥医学院神经内科Pittock等以"伴桥脑血管周强化的类固醇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CLIPPERS)"诊断用名在"Brain"报告8例特殊类型慢性CNS炎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复视或面瘫,并有脑干症状、偶有脊髓症状,对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很好治疗反应性.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曲线形Gd强化如在脑桥撒胡椒粉样、并可变化性波及延髓、桥脑臂、小脑、中脑,偶可至脊髓,此影像学表现可随糖皮质
会议
目的:比较原发性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类发病率、发病原因、性别比、年龄段、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
会议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耳鸣人群、耳鸣患者进行横断面对比研究,探讨耳鸣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并分析耳鸣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特点.方法:对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耳鸣人群及耳鸣患者,应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应用认知能力筛查测验量表(CASICo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
会议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17-丙烯胺衍生物(17AAG)对A-beta诱导的毒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胚胎17d的SD大鼠,取皮质神经元接种培养.细胞培养两周后使用.为诱导毒性损害,应用A-beta肽(1-42)处理培养的神经元,在A-beta肽处理之前,我们用17AAG预处理大鼠皮质神经元半小时,以观测17AAG对这些应急是否有保护作用.通过台盼蓝排除实验评
会议
目的:探讨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材料与方法:1、分别在PC12细胞和Atg5敲除的MEF稳转细胞株的鱼藤酮模型上,运用瞬时转染技术敲减、过表达SRF.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SRF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α-synuclein的表达变化.2、2mg/kg/day鱼藤酮皮下注射Lewi
会议
目的:本研究采用Neurometer经皮感觉神经检测仪,测定帕金森(PD)患者不同电流刺激的感觉阈值(CPT)与疼痛阈值(PTT),并通过测定部分PD病例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前后的CPT及PTT阈值,进一步观察多巴胺能药物对PD患者疼痛及感觉传导的影响.
会议
目的:分析1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治疗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l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等.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
会议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致多巴胺能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材料与方法:不同浓度(1、5ng/ml) TNF-α作用于低分化PC12细胞,以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GPF-α-synuclein、LC3、p62、LAMP1、TFEB和α-synuclein的变化;瞬时转染技术过表达LC3,western
会议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的变化及关系.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首发性脑梗死(首发组)46例、急性复发性脑梗死(复发组)44例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其中急性脑梗死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又分为稳定组61例、进展组29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AC-1、CD62P,并同时测定PLT、MPV、PDW、PCT.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