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板内活动断层与地震成因

来源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青藏高原活动正断层、活动逆断层、活动平移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正断层系对地震活动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是板内浅源地震的主控构造;提出青藏高原层状分布浅源地震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消亡过程中的板块俯冲和板块碰撞无关,是下地壳韧性流层与上地壳脆性圈层之间脆-韧性剪切带解耦作用的产物.
其他文献
今年8月21日,《作家文摘》刊登陆其国先生题为《徐霞客的“污点”》一文。读后甚感惊讶!对历史人物及其著作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是一桩极为平常的事。对著名明代地学家
利用浙江省及周边74个常规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年)的整编气象资料,对浙江省的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建立了月平均气温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提出了依托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现
利用光学卫星遥感技术、GIS技术和野外实际采样调查相结合,构建资源立体调查体系,形成多时相、多传感器的综合监测技术体系。通过近20年来的影像资料,得出江苏海岸线长度和沿海
通过对在江苏省北部沿海新洋港潮滩不同沉积带上采集的七个柱样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137Cs比活度从G向L逐渐增大、与潮滩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具有很好的
本文阐述了多学科研究湖泊沉积恢复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性,并归纳了从湖泊沉积提取古气候环境信息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主要包括地球化学、环境磁学、微体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等,并进
本文利用1951年1月~1997年11月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气温异常的特征及其与全国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和全国一样,长江中下游冬、夏气温在近46年存在明
本文通过对南通市地下水质的现状评价,指出其受污染程度,对地下水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地面温度的增加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上升了0.4~0.5℃,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冬季的增温最为显著.中国夏季
本文根据日本的地球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概括了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的四方面云图特征,即:环流中心与深对流密蔽云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眼区的形状、大小和清晰程度;中心深对流密蔽
本文对青藏高原线路工程地段冻融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评价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海拔4000余米的雪域高原进行线路工程建设,除影响安全因素的地震和活动断裂外,冻融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