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两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雷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Y-2E卫星资料对发生在滇西南的两次台风低压西行形成飑线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飑线过程均以负地闪占主导地位,“7.17”过程受西南低涡切变南下和 “康森”台风低压西行共同影响,正、负地闪频数峰值均出现在飑线成熟阶段,正地闪峰值超前于负地闪峰值10-15min;卫星云图上,温度梯度大值区出现在后侧,正、负地闪集中发生在冷中心区后侧的温度梯度大值区;冷空气从后侧进入飑线,飑线表现为直立深厚对流系统,云砧位于飑线前侧,雷达回波上正、负地闪密集出现在辐合线附近回波强度≥40dBz、回波顶高≥12km的强回波区域;“9.22”过程受“凡亚比”台风低压和低层东风急流西行共同影响.正地闪频数呈单峰型变化,负地闪出现3个峰值,对应着3次飑线发展,负地闪减弱阶段正地闪开始活跃;卫星云图上TBB温度梯度大值区出现在前侧,对应着密集负地闪活动,正地闪出现在负地闪后侧冷云中心;雷达回波上,前侧为倾斜入流上升区,负地闪密集出现在强回波区左后侧强度≥40dBz、回波顶高≥12km的强回波区.两次飑线过程中-10℃层回波强度的跃增总超前于负地闪的跃增6-30min左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保定等5 个固态降水站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3 月期间自动观测降水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出现用DSH1 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以便有关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改进时作为参考。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 号》及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就计算机综合处理中人工审核易出错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提示,也就是有目的地去进行人工审核,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人工审核速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现报表错情。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综合解答第一号及报表审核技术规定,对A 文件机审和人工审核及J 文件易出错情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对参加测报比赛的选手有所帮助。
针对水声反演中盐度剖面简化方法还没有较为深入研究的现状,结合地震海洋学声学反演的应用背景,本文讨论了三种盐度简化方法,结果表明:以气候态的盐度值代替现场盐度,效果较差。利用温度数据和T-S 关系得到盐度数据的方法,精度较高;利用实测的温盐资料拟合的T-S 关系,拟合效果最好,GDEM 资料给定的T-S 关系拟合效果相对较差一些;GDEM 资料给定的T-S 关系拟合盐度方法实用性最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形势,增强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基于跨区域联合人影作业的需求,研发了新一代三维人影作业系统,系统集成了三维地理信息、GPS 定位和虚拟现实技术,加入基础地理信息和人工影响天气专题信息矢量数据,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基本业务信息、预警预报信息、防灾减灾信息和其他决策支持信息的立体、综合、有效的管理。
59-701 探空系统在我国的高空气象探测中,发挥了30 多年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探空的自动化水平及探测数据精度,L 波段探空系统经过中国气象局的考核试验,成为了取代59-701 探空系统的新一代探空系统.观测仪器的更新换代、观测和计算方法的改进都会带来探空历史资料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仪器换代和算法改进等因素造成的高空气象资料中的非气候变化量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到可靠的参考值.新老仪器的
2006年“碧利斯”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后,在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附近地区造成明显暴雨增幅,造成十分严重的灾害,影响巨大.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从微观云物理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了“碧利斯”暴雨增幅发生前和增幅强降水发生时段云微物理特征的差异,探讨了登陆台风暴雨增幅云微物理方面的可能成因,从而全面认识暴雨增幅过程,为今后相关的台风暴雨预报提供科学参考。结果指出:暴雨增幅前后,强降水区云微物理特
本文主要利用NCEP-GFS分析场资料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过程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其影响系统、引导气流的演变特征,并运用CPS(Cyclone Phase Space,气旋相空间)方法对其生命史中的热力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重点关注路径突变前后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鲇鱼”路径突变前后,其影响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路径突变期间,引导气流较弱并由偏东北风转为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8日-19日的一次MCC转带状MCSs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hPa西南涡和切变线的形成与维持是影响此次暴雨产生的中尺度系统,前期MCC的形成到成熟以低涡降水为主,后期的圆形MCC转为带状MCSs主要为切变线降水.在雨区附近,u、v的垂直切变所形成的强水平涡度造成的旋转,对应垂直环流的上升支可触发暴雨产生,垂直方向上u、
本文通过对喀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2008-2012年16次冰雹天气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喀什地区雷达产品冰雹指标:组合反射率≥50dBz,回波顶高≥9km,垂直液态水含量≥20kg/m2,通过分析实时雷达产品,当产品达到这些指标后,通过验证产生冰雹的概率为100%,并且有一定的提前量,能够有助于进行预警防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