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环境分权的数量测度与效应评估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环境保护事权既是政府科学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依据,也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制度基础。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联邦主义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环境联邦主义,只有依据环境事务的内在逻辑,构建直接度量环境分权的指标体系,才能够全面客观的揭示环境分权背后的效应机理。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科学测算我国1992~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2914元/hm2和23032元/hm2.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笔者在西部某省区的调查及对前人文献的研究,本文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在实施主体功能区划过程中存在“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及其类别等语义相混乱,“限制开发”与“限制发展”含义相混同,主体功能区划与其他国土规划相混淆,以及政策体系尚不配套、考核机制尚不科学等困境,并对所存在的难题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
在新兴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正成为世界该领域文章发表数目领先国家之一。本文表明,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国际地位的兴起,是由区域生物技术研发活动中枢承担的。为明确中国生物技术研究文章的区域分布,本文构建了涵盖1990年至2012年间中国生物技术文章发表的独特数据库。
产业园区与城市同为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空间节点,推动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是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园区一方面是要素集中、产业集聚、人口聚拢的空间载体,为区域和城市发展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具备的聚合功能、创新功能、孵化功能、示范功能、扩散功能和自组织性、根植性等功能属性及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特殊角色,使其成为推
探讨基于宏观调控视角下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以来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特征值稳步上升;(2)土地供给经济系统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聚集区域空间不平衡,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比OLS回归分析更有效;(3)目前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中土地供应总量影响最显著,土地供应方式影响不稳定,土地供应结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未来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的重点应放在土地
针对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H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当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内需增加对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HME)模型,考察我国地区间由于内需导致的市场规模变化对区域间生产规模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来对我国三大都市圈的九座主要城市的城市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首次将城市病的情况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定了城市病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及将城市病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这九座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测算出各城市相应的城市病情况。
通过实证调研和统计分析,文章分析了湖北各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建城模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进一步有序推进湖北城镇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献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若缺乏制度创新的融合和协同,技术创新的“闭锁”效应就会显现;只进行集群制度创新而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则会成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