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润湿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渗流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016年博士后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开展系统的油自吸实验,逐级降低模型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并对同一亲油比例的模型开展15次重复性实验,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润湿多孔介质中油能够发生自吸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然而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同一混合润湿程度的模型中油自吸发生与否表现为一定的概率性.研究认为,这种概率性自吸的现象是由于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所导致,当喉道中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越高,所能组成的亲油喉道越多,彼此间相互接触连通的概率越大,若能自油水界面开始形成连续的油润湿通道,则模型中可发生完整的油自吸运移.
其他文献
地质统计学反演是将随机模拟的思想引入到地震反演中,以此提高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的分辨率,但反演结果随机性强,因此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十分重要.研究中对红河油田红河26井区
会议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缘扎河坝蛇绿缝合带野外地质填图研究,岩石学以及年代学分析,发现缝合带内记录了从中寒武世至早二叠世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信息,本文将缝合带演化历史划分
会议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本文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
会议
烃类渗漏是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自然垂直运移现象.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就是通过检测油气微生物在烃类渗漏条件下形成的异常特征进而预测下伏油气藏.然而,上浮烃类比重小,使得油气
会议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近年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4500m)拓展,地层温压特征与油气藏分布规律息息相关,而深层气藏的高温高压加大了勘探开发
会议
通过国际最先进的三维地层沉积正演数值模拟的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数据,建立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阜宁组三维地层演化沉积数值模型,模拟了该区阜宁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
会议
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对页岩岩心进行现场解吸是获得页岩含气量最为直接、快速和有效的方法.利用页岩气现场解吸仪对页岩岩心进行二阶解吸(一阶45℃,二阶110℃),计量解吸气量和
会议
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砂岩统计结果表明,碎屑岩岩屑以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早期(泰州组)以火成岩岩屑为主,晚期(古新统)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ickinson三角投图表明,物源区的大地
为了深入探讨深部岩浆活动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影响,对巴楚一间房地区的二叠系侵入岩及其紧邻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围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侵入
会议
造山带与盆地的岩石圈在力学结构"强弱对置"下咬合冲断.垂向上,冲断带构造变形具有多层解耦和差异收缩特征;横向上,冲断带从腹陆至前陆可依次划分为造山带、厚皮带、过渡带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