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对治疗的影响

来源 :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分会首届全路传染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研究发现五种类型的HBV变异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第一种是导致HBeAg产生障碍的前C变异,一些研究小组发现感染这种变异病毒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差,但也有人报道并未得到上述结果;前C变异株还可导致肝移植后病情恶化,特别是发生纤维郁胆型肝炎.第二种是核心蛋白抗原表位的变异株,有报告表明,感染有主要T辅助细胞决定簇或HLA-A2细胞毒性T细胞决定簇变异株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不良.第三种是X基因变异及其C基因启动子变异,有报告认为这种变异株对干扰素应答率高,但在这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工作.这四种是改变表面蛋白抗体识别部位的变异株,出现于肝移植后应用HBIG的病人中,经常导致抗-HBs的中和作用丧失.最后一种变异株是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经大部分位于HBV聚合酶基因的活性部位,拉米夫定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和C区,其中以C区YMDD变异量为常见;而泛昔洛韦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两者较少重叠,这些变异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由于P基因变异导致的HBV耐药是当前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 通过近十年时间,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比如,HBV变异对临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到底有多大影响? 目前认为五种类型的HBV变异株可能与临床抗病毒治疗有关(表1).一些报告认为HBV前C和C基因以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可能与干扰素治疗应答与否有一定关系;而新近研究发现HBV P基因活性部位的变异可导致核苷类似物治疗中的耐药.这些问题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研究HBV变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性病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测、解脲支原体分离鉴定,探讨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经性传播的特征及围产期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对21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肝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经血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染.
本文是广东惠州铁路小学校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文章分析了这次疾病的流行概况,流行特征和流行原因,报道了疫情处理的具体措施.
本文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HB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并且比较了HBeAg(+)和HBe(+)两种不同血清学类型的慢性乙肝的生物学特点.
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易于癌变,治疗效果差.作者几年来收治47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现将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报道.
本文通过检查1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GG、TSH、PRL、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变化.
本文就甲胎蛋白异质体之一的AFP-L3在肝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本研究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HGVNS重组抗原,为建立特异性血清等诊断方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近三年围绕庚型肝炎病毒(HGV)致病性争论的有关病原学、流行病学、HGV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HGV并非肝炎病原体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方法,HBV DNA检测技术.介绍合理掌握HBV持续感染的临床处理,干扰素治疗以及乙型肝炎的疫苗免疫预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