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风荷载规范修订原则和要点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9]88号文,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进行全面修订,风荷载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和重点内容之一.本次荷载规范修订要将成熟的有工程依据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完善和补充工程急需的抗风设计计算内容.修订要点主要包括:调整部分城市基本风压值;提高C、D两类地貌的梯度高度,调整B类地貌风剖面指数;细化局部体型系数与内压系数,反映位置与尺度影响;修改湍流度及阵风系数的计算公式;给出高层建筑群干扰效应系数的取值范围;修改顺风向风振系数计算的表达方法,增加高层建筑横风向和扭转风振计算方法,增加大跨结构风振计算原则规定.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涌现了大量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的高度柔性、低阻尼、轻质量,在强风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而引起居住者的不舒适性,因此其风致振动问题是结构设计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源于各类标准和规范的风荷载数据以及经验公式大多都出自于单体建筑的风洞试验结果,由于它未计及邻近建筑的干扰影响而在风载荷的估算上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估算上可能会造成很
随机过程的本征正交变换(POD)技术有两种应用形式,即协方差本征变换(CPT)和谱本征变换(SPT).功率谱的分解过程相当耗时,为提高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混合本征变换(HPT)的方法模拟随机过程.为比较谱本征变换(SPT)与混合本征变换(HPT)所模拟的随机过程,根据一个圆拱顶屋盖的风洞试验数据得到的功率谱用两种方法模拟脉动风压,并与实测的脉动风压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比较,说明了HPT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风振系数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定义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在平均风荷载的基础上乘以风振系数,才能得出风荷载标准值.国外规范通常在极值风荷载之上乘以动力放大系数作为等效静风荷载.对于大跨而言,由于振型密集,不能直接采用规范值进行设计,需要借鉴规范中的概念,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得出其等效静风荷载.工程实践中,计算复杂大跨空间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利用广义坐标合成法,
近年来单层索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玻璃幕墙建筑中,代表着大尺度幕墙结构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索网结构质量轻,阻尼小,对风荷载较为敏感,其风致振动一直是困扰设计人员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某大型索网幕墙,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气弹模型试验等手段对该索网幕墙的风荷载及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幕墙整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参考数据和结论:(1)通过CFD数值模拟可给出索网幕墙表面体型系数和风压分布,为结构设计提供详
稳定性分析是大跨屋盖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步骤,风荷载是大跨屋盖结构的主要控制荷载。本文以一双层柱面网壳为例来阐述大跨屋盖结构上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首先,给出非定常风荷载下双层柱面网壳的动力稳定性分析结果,并与基于位移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说明采用位移等效风荷载进行稳定性设计偏于不安全。然后,给出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概念。最后,通过双层柱面网壳来说
模态叠加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频域方法.计算过程选用的振型仅与结构的自振特性有关而没有考虑风荷载的特性,往往很难确定选用多少阶模态能获得准确的响应结果,如果截取模态数太少可能忽略高阶模态的贡献.此外,对于截取的模态缺乏挑选控制的标准,不管对响应贡献大小,这些模态均被包含在内.这导致对响应贡献很小的模态也可能被考虑在内,影响了计算效率.为了克服传统模态叠加法的一些不足,需要探寻计算屋盖结构
风敏感性是在结构风工程领域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对结构风敏感性的判断直接影响到相应的结构抗风设计策略.在高层结构的抗风设计中,大多根据建筑物的高宽比、基频等指标,对高层结构的风敏感度进行划分,并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但是对于大跨屋盖结构,由于结构形式复杂,尚无明确提法.本文通过对脉动风荷载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的探讨,将影响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因素概括为尺度、频率和模态三种关键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风敏
目前的研究方法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大多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包括复杂的动力分析以及等效静风荷载确定过程.事实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结构的抗风设计方法与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结构的响应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分析精度,又可根据不同结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分析假定,从而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结构的抗风设计——这实质上就是结构抗风设计分级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
在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重灾省份中,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山地,建造在复杂的山体地形上的低矮建筑普遍在抗风性能设计方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低矮房屋在建造地点上所具有的不同地形地貌特征,使其风场条件各不相同.破坏开始的。因此,通过对山体地形下,低矮房屋屋面风荷载的研究,来揭示山丘风场特性、屋面风压分布规律、风向角及山丘高度对屋面风压的影响。文中研究发现:(1)山体对建筑物周围风场的影响不容忽视,位于山体地形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台风多发区域.台风侵袭地面建筑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狂风携带着暴雨共同袭击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表面,从而对它们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强风时低矮建筑周围的风场,然后在风场中插入降雨,通过Fluent软件追踪每个雨滴的轨迹,捕捉建筑迎风面的雨滴位置、速度、质量流等参数,最后对建筑迎风面的分区雨荷载进行计算分析,获得风荷载和雨荷载随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