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夏、秋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小波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重庆地区(单站资料)1960-2000年共计41年降水资料序列作周期诊断分析,发现重庆降水存在最为明显的准18年周期振荡,其次也具有11年、3-5年及8年的准周期;我们还发现由于Morlet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对应于重庆40余年降水变化的拐点,于是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位置对应于重庆降水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另外无论是较大时间尺度,还是较小时间尺度,重庆夏季降水、年降水变化均处于较强的偏多期,且偏多的趋势仍较明显;而秋季降水则处于较强的偏少期。
其他文献
引进国外作物模式WOFOST在东北地区玉米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气候中心研制的气候模式BCC-T63输出的未来100a(2001年-2100年)气候情景资料,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变化情况.主要结果有:(1)玉米生育期会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8天,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4天;(2)玉米产量也会相应地下降,中熟玉米平均减产3.3%,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
本文描述了泰山六大奇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碧霞宝光"、"雾淞挂枝"的壮丽景观,并且通过研究六大奇观形成的气象条件,结合泰山地势影响,找出泰山六大奇观最佳观赏时机。
利用1961-2000年泰安市五个县市气象站和泰山站4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安市汛期6-9月暴雨气候特征.得出了全市暴雨的出现次数、特征时段最大降水量、暴雨伴随的天气现象、暴雨的时空分布以及年际变化,试图为准确预报暴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利用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潜热通量场,NOAA提供的海温场资料,以及我国160站气温资料,对太平洋的潜热通量和我国气温进行统计诊断分析.潜热距平场冬季最主要的空间分布为黑潮及其延伸体处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反位相特征,且在70年代中期左右发生了突变.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突变后我国的冬季气温增暖,且北方地区的增温明显大于南方;突变前与之相反.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当冬季黑潮及其延伸体处大气向海洋(海
本文针对经典回归预报应用于当今变化气候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权回归的数学模型及对回归方程历史拟合趋势变化的检验方法,进而得出了适用于加权回归的条件。
本文通过建立同区域内历史降水的数值预报结果与实况雨量的数理统计关系,采用同区域的数值预报和实况降水来定量评估该区域的增雨效果,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相对科学学的评估广东省人影作业的效果.
对洞庭湖区湖面风与陆地风风速进行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对比分析,水平方向湖面风平均风速比陆地风大2.3m/s,湖面风瞬时风速是陆地风的2倍左右,并建立了各月的线性关系方程,解决了湖面风比陆地风大多少的问题;垂直方向上湖岸风与湖面风也有差异,为湖区交通运输和防汛气象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项研究基于观测和预测数据,利用GIS的空间插值模块,建立了清末民初、现在、未来30年的含9个生态因子的空间数据库;参照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隶属函数及评定模型,进行了空间计算和模拟,制出了不同时代的GIS表述的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1961-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河北省1961-200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40a中,气候生长期在全省范围平均增加了15.0d,冀北高原区5.4d,燕山丘陵区5.9d,冀东平原区21.3d,太行山区12.6d,山前平原区22.9d,全省及各区域生长期的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长最明显的时期。对气候生
利用近40a全球海温、500hPa高度场、300hPa纬向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月平均资料以及大连地区冬季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连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相互联系.结果发现:影响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海温异常关键区位于5°S~5° N,60°E~75° E,关键影响时段为当年的4~7月;长时间的海气相互作用使前期的海温异常影响了后期的大气环流,在Key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