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临界水中褐煤和生物质选择性氧化制含羧基化学品的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羧基化学品,如甲酸、乙酸、苯羧酸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褐煤和生物质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是重要的含碳资源;但这些物质具有氧含量高、水分含量高、热值低等特点,将其在近临界水中选择性氧化为含羧基化学品,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物质的特点,制备附加值高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临界水作为有机物氧化反应的介质无爆炸的危险、溶解氧气加速氧化反应、溶解氧化产物促进氧化反应等特点.本文以近临界水为氧化介质,设计了碱催化体系和酸催化体系,以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褐煤和生物质催化氧化制备甲酸、乙酸和苯羧酸等含羧基化学品.主要取得进展如下: (1)首先以无机碱氢氧化钠和近临界水为氧化体系,氧化褐煤得到收率20 wt%的苯羧酸,认识了温度、氧气压力、碱煤比、氧化时间等对褐煤氧化的影响规律.其次认识了褐煤在碱-氧氧化中的转化机理,发现褐煤首先转化为水不溶酸,其次是水溶酸,进而转化为苯羧酸和小分子脂肪酸,最后发生过氧化则生成CO2和水;褐煤的转化很快,主要快速降解为水溶酸,而水溶酸降解为苯羧酸步骤则较慢;褐煤有机质结构中芳香团簇结构是苯羧酸的来源,这些芳香团簇结构通过稠连环的破裂和支链的氧化形成苯羧酸. (2)发现选择合适的氧化条件可以同时获得20%的苯羧酸收率和近40%收率的小分子脂肪酸. (3)认识了褐煤氧化过程中,无机碱的盐析效应,阐明了碱煤比、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通过提高氧化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可以减小碱煤比,典型的条件如氧化温度300 ℃、时间1 min和碱煤比0.8,产物的收率不变.(4)以NaVO3+H2SO4为酸催化氧化体系体系,以氧气为氧化剂,考察了NaVO3/褐煤比、H2SO4的含量、温度、O2的压力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认识了条件影响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54.33wt%收率的羧基化学品,包括28.66 wt%的甲酸、12.41 wt%的乙酸、1.53wt%的草酸、1.16 wt%的丁二酸以及10.82 wt%的苯羧酸.提出了催化氧化褐煤的机理.采用萃取的方法可以分离产物,催化剂体系可以重复使用. (5)以NaVO3+H2SO4为酸催化氧化体系体系,以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生物质选择性氧化制甲酸.结果 表明碳水化合物在此体系中可以被高效的氧化为甲酸.多糖在此催化体系中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单糖通过氧化碳-碳键的断裂生成醛类中间物,这些中间物被快速氧化为甲酸.以纤维素为原料时,甲酸收率可达65%(碳收率,下同),以半纤维素为原料时,甲酸收率可达63.5%(碳收率),而且产物中除二氧化碳外无其他副产物,催化剂体系也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回收使用. (6)以纤维素为原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水解和氧化等各种反应之间的关系.除了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糖类进而进行催化氧化生成甲酸之外,发现了一条产生副产物的反应路径:纤维素进行深度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等物质,进而被氧化生成乙酸.阐明了NaVO3-H2SO4体系存在的四个主要反应——初始水解(从纤维素到葡萄糖等单糖)、催化氧化(从葡萄糖等单糖到甲酸)、深度水解(从葡萄糖等单糖到HMF、糠醛和乙酰丙酸)和普通氧化(主要由乙酰丙酸到乙酸)——之间的关系.(7)以杂多酸H5PV2Mo10O40+H2SO4为催化体系,氧化纤维素发现,pH值对该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温度180℃和反应时间5 min条件下,当pH值从1.79降低到0.56时,纤维素的转化率从60%提高到100%,甲酸的收率从28%提高到61%.(8)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天然木质纤维素在NaVO3-H2SO4体系中催化氧化制取甲酸的反应,得到了较高收率的甲酸(47%)和乙酸(7.3%),阐明了产物甲酸、乙酸的来源:甲酸来源于多聚糖的氧化,乙酸主要来自于半纤维素中乙酰基结构的断裂以及多聚糖深度水解产物(主要是乙酰丙酸)的氧化,同NaVO3催化无关.发现三种木质纤维素组分的转化规律为“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的转化顺序.
其他文献
硼酸酯型制动液正在国内推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开发高质量的硼酸酯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动液的平衡回流沸点、湿平衡回流沸点、低温运动粘度是影响制动液的主要性能指标.本研究提出连续反应-分离耦合工艺制备出硼酸酯,并借助超临界萃取技术制备出高质量硼酸酯,其后将其作为基础液调配硼酸酯型制动液DOT5.1,并测试产品的性能指标.
本文以小球微藻为原料,对超临界萃取耦合超临界酯交换反应原位酯交换工艺进行探究,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反应温度、醇藻比、反应时间及相互间交互作用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为267.5℃、反应时间50.7 min、醇藻比(v/wt)为9.9∶1,最高产率为76%.
紫杉烷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00多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被分离和鉴定,大多数该类成分显示出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以紫杉醇(taxol)最为引入注目,因其具有独特抗肿瘤成分而被国际上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除此之外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玛咖在南美洲秘鲁等地有较长的食用及药用历史,因其具有抗疲劳、提高生育能力、改善性功能等其独特的功效,近年来引起来国内学术界及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采用超临界色谱分析技术,以超临界CO2作为流动相,在改性剂比例3%-8%,压力10-18 MPa,柱温32-45℃,流速2-5 mL/min的范围内考察了玛咖酰胺B和N-(3-甲氧基-苄基)-(9Z,12Z)-十八烷二烯酰胺在RP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离
目的:研究黄精种子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化学组成.方法:以黄精种子脂肪油收率和外观澄清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黄精种子油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脂肪油进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黄精种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6 MPa、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19 MPa、温度60 ℃,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50℃,分离釜Ⅲ压力6 MPa、温度
本实验使用岛津Nexera UC SFE-SFC-MS系统建立了鸡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选择Shim-pack UC-X SIL色谱柱,甲醇作为改性剂,通过优化改进剂比例获得最佳分离效果.分析结果显示,13种磺胺类药物SFE的萃取效率在50.18~63.52%之间,稳定性考察中,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041~0.095%和6.789~11.830%之间.磺胺邻二甲氧嘧啶和
本实验使用岛津Nexera UC Online-SFE-SFC系统建立了维生素A乙酸酯等五种脂溶性维生素分析方法,通过考察色谱柱和流动相,选择GL science ODS-P色谱柱和甲醇作为改性剂时可获得各化合物最佳分离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乙酸酯等化合物SFE的萃取率在86~94%之间,维生素A乙酸酯等四种化合物在2.8~55.6 μg、维生素E乙酸酯在5.6~11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本文提出了一种溶质饱和超临界流体负载过程(solute-saturated supercritical fluid loading,SSFL),将2-苯乙醇(2-phenylethyl alcohol,PEA)负载于二氧化硅和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上,用于制备香气粉体.通过管柱采样的方法,在不同温度(50.0-60.0℃)和压力(8.0-14.0 MPa)下考察了PEA在
本实验使用岛津超临界流体色谱Nexera UC SFC-PDA系统建立了手性农药氟胺氰菊酯的拆分方法.考察了色谱柱、改性剂种类及其比例、流速、温度、背压等参数对氟胺氰菊酯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综合考虑分析时间及分离度,确定最优条件如下,DAICEL ChiralpakID-3色谱柱(3 mm I.D.×lS0 mm L.,3μm),乙醇作为改性剂,改性剂比例为2%,流速2.0mL/min,等度洗脱,色
超临界流体(SCF)具有特殊的溶解能力、扩散系数和比液体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的黏度,具有很好的传质和渗透性能,并且其对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敏感而易于调控.SCF辅助的微粒化技术即是利用SCF上述性质制备超细粒子的制备技术.根据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化行为,微粒化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RESS);(2)超临界流体